同样是苹果,有的论斤卖,有的却是按个卖;同样是陈醋,有的卖不出县,有的却闯进了国际市场……背后体现的就是品牌的魅力和力量。原来土味十足的农特产品,借助区域公用品牌的包装,提高了自身身价,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促进了当地农业提档升级。
长期以来,农产品普遍存在小、散、多状况,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成为制约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市场倒逼之下,近年来,各地开始探索建设自己的区域公用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与传统的“地名+产品”不同,它将区域内的农特产品装进“一个篮子”,进行统一包装、推广,销售也从“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发展”,既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又带动了区域内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重塑价值链,可引领农业向中高端迈进,也让农民更多分享品牌收益。
农业品牌是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近年来,我省立足资源禀赋,围绕实施农业“特”“优”战略,高点谋划、高位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目前,已创建了山西小米、山西陈醋、山西药茶等12个省级区域公用品牌;评选出运城苹果、大同黄花、隰县玉露香梨等46个市级区域公用品牌。
对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有的人把它比喻为“船”,为了保持金字招牌的美誉,企业、农户积极塑造,共同前行;也有人把它比喻为“伞”,由于“伞”的庇护,不少经营主体反而躺在伞下“睡大觉”。不同于企业品牌,公用品牌并非某家企业独享,需要众多生产者一起维护、同心建设,避免出现“公地困局”现象。
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如何化解其成长的“烦恼”呢?
做好顶层设计。政府不能“缺位”,但也不要“越位”。在前期引导时,政府要主动作为,立足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优势产业,确定区域公用品牌发展路径。要注重区域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的适切性,找准品牌的定位,做好品牌的设计及推广。在塑造品牌形象上,从品牌策划设计、品牌故事、品牌文化等方面入手,构建好品牌认知系统。
坚守品质底线。任何品牌其品质是基本保证,要想在市场站稳脚跟,就必须实打实地抓好产品质量。现实中,很多成熟的区域公用品牌由于忽视了对产品品质的管理,导致品牌价值无法充分发挥。要加强对区域公用品牌的培育、保护,品牌只有走进消费者心里,得到消费者认可,才具备价值,产品也才会有市场竞争力。
创建联结机制。守住区域公用品牌,既要靠行业自律,更需机制保障。要以县域或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加强基地建设,建立品牌创建利益联结机制,使其成为“地域名片”。区域公用品牌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可使用品牌的主体较多,涉及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众多新型经营主体,要调节好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协同共创,风雨同舟。
农业要强,品牌必须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农业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大做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就抓住了农业产业发展的“牛鼻子”。期待,更多农产品区域品牌释放更强动能!
赵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