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大风!山西将面临一轮强寒潮的来袭,带来大幅度的降温。当前,在电力现货赛道上,清洁能源优先出清,风电和光伏‘报量不报价’,突然一阵大风刮过来,火电企业就得把负荷降下来,遇到雨雪天气随时顶上去。听风测光算冷暖,算完电厂算市场,电力现货市场考验的是电力营销人员的市场敏锐性和机组的灵活性,精准分析交易规则、机组性能、气象变化等各类信息。”11月28日,记者在晋控电力采访时,该公司经营营销部主管李浩博这样介绍。
山西电力现货市场是从2019年开始试运行的,也是全国启动试运行时间最早、结算试运行时间最长、市场主体类型最全的电力双边现货市场,先后进行了七次结算试运行。晋控电力作为山西省最大的发电上市企业,积极参与规则的修订完善,目前,市场规则已经滚动更新至第13版,V14.0版本于11月底发布,明年正式执行。
市场规则牵一发而动全身,谁掌握了信息,谁就能把握市场主动权。李浩博介绍,今年5月,山西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山西绿色电力交易第二阶段试运行的通知》,进一步扩大了参与绿色电力交易的市场主体范围,新能源参与方式将逐步变为“报量报价”,市场博弈更加激烈。为此,晋控电力出台了《现货交易定价机制指导意见》,成立了以所属各单位“一把手”为组长的现货交易领导组,建立了发电边际收益考核体系,坚持“效益最大化”原则,分月、分日、分时“量体裁衣”,精准制定现货交易决策机制及报价策略;成立了晋南、晋北两个现货交易区域协调小组,通过“日通报、周小结、月复盘”,进行区域信息共享和交易协同,实现优势互补、效益共赢;公司所属各单位制定和完善了相应的专业协作制度,用专业人员充实完善现货交易团队,不断优化供热期交易方案和策略,遇有电厂出现突发情况,按照总体利益最大化原则做好中长期电量平衡工作;公司还将技能培训融入平时的电力营销工作中,举办电力现货市场专题培训、现货交易专业研讨会,参加全国电力交易员精英赛、山西省能源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电力交易员竞赛等,通过交流学习,不断规范报价决策程序,提高价格预测准确性。此外,晋控电力与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中心合作,及时了解全国、山西省气象预报及风能太阳能发电气象条件预报,追随风光脚步,及时调整发电策略。
“13日预测中午10时至15时电价280元每兆瓦时左右,机组申报负荷160MW,此时段可开展机组的预防性消缺;17时至21时开始新能源出力走低,省调用电负荷最高达3600万千瓦,供需紧张,预测将出现长时间高价,提前做好高热值燃煤的调运和供热运行方式的优化,保证机组的电负荷出力;其余时段机组ACE方式运行,严格跟踪负荷指令,确保量价补偿全额补偿。”在11月12日晚现货调度会上,晋控电力临汾热电公司发电运行部值长雷天昕向相关部门发出了生产指令,这道指令也将决定着这座电厂之后一天该如何生产。雷天昕介绍,11月开始,省内各地进入供热期,发电机组高峰段的负荷接带能力普遍受限,同时省内统调负荷受气温影响波动加大,叠加新能源处于大发期,预计现货价格波动加大,中午时间低价与晚高峰或极寒天气高价并存,发电机组的上下调节能力是保证供热期电力交易的关键。
在电力现货市场,火电机组竞价空间是社会总需求量减去新能源发电量的部分,因此,雷天昕的工作重点集中在测算风电、光伏发电量以及市场的供给、需求动态。“近年来,山西省电力装机容量增幅大于用电量增速、市场处于严重供大于求的状态,按照国家电改精神和要求,山西省建立了以‘中长期交易为主、现货交易为补充;中长期锁定收益、现货发现价格’的电力市场。所谓‘现货’,就像是‘电力超市’,一手交钱一手拿电,电力调度中心在满足电网安全运行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以全网购电成本最小为基本原则,每天8:30至9:30时段申报次日数据,每15分钟出清一个节点电价,报价范围在0元至1500元每兆瓦时。”雷天昕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能否把发出的电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需要通过社会消息面以及当日区域经济运行情况得出全网用电曲线;精准分析天气情况,不仅测算出新能源电力的出力情况,还要对用电量进行纠偏;实时掌握省内其他电厂的运行情况,算出不同时段的电力总供给。“按需定产”精准到每一天的不同时段,不仅避免了浪费,也增加了电厂的效益。
今年以来,临汾热电公司坚持“量价兼顾、综合收益最大”营销策略,“找基准、抠细节、断立决、精复盘”,细化中长期各时段的现货综合收益分析,在风险可控预测下,尽可能抢购中长期,实现综合收益最大化。以10月份为例,通过密切关注全省范围内的市场信息、新能源动态和省间交易情况,合理规划调整中长期持仓量和优化现货报价策略,10月份综合结算电价400.05元/兆瓦时。
今年四季度以来,山西从小风季进入大风季,受冬季阴天、雾霾等非晴空条件影响,新能源出力的波动性、间歇性加大,导致其发电出力曲线难以与用电曲线相匹配。晋控电力生产管理部主任郝炎军介绍:“火电机组对电网安全运行起着‘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公司按照‘经济上合算、技术上可行、改造后达效’的原则,‘一厂一策’推动‘三改联动’项目。目前,公司深调机组达到19台,灵活性改造后纯凝工况最低技术出力可以达到35%以下,具备快速加减负荷能力。电力市场新常态下,机组稳定运行只是最低标准,还要能降得下、顶得上、调得快,保证机组同时具备深调与接带满负荷的能力,维护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据了解,火电机组参与灵活性调节,还可以通过辅助服务市场获得容量补偿来实现收益。
本报记者贺锴 本报通讯员刘红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