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践悟

持续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是高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相向发力,推动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好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要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充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向学生深刻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原创性贡献,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好中国特色话语体系。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进行学理转化,运用具有中国立场、中国特色、中国元素、中国风格的话语体系,向学生旗帜鲜明地阐述“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引导学生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增强自信、保持定力。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九州共贯、修齐治平、厚德载物、富民厚生、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守中致和、亲仁善邻”等精华元素,并将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将个人道德修养与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保持一致、融为一体。
  坚持以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为抓手。要立足各学科实际,深入研究学科的知识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课程的教学特点、思维模式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实现价值引导、人文情怀与学科基本原理的衔接对应,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培育社会情怀、家国情怀、世界情怀,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突出时代主题挖掘思政元素。要及时对课程思政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更新,紧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讲好“中国故事”,聚焦新时代人物的先进事迹讲好“榜样故事”,引导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明辨是非曲直,更好地实现预设的教育目标。紧盯学生思想挖掘思政元素。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回应学生思想关切,是教育的题中之义。要充分考虑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思想状况,在课程思政中融入文化自信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坚持以提升高校教师能力为关键。提升高校教师的政治能力。教师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要加强对高校教师的政治理论培训和理想信念教育,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始终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终身追求,立志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教必先强师。要改进课堂教育,着力转变传统的“师授生听”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研究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体验等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人文精神、社会情怀的体验和对书本知识、社会实践的体悟,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提升高校教师的育人能力。做好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要常态化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让教育理念的传递、教育技巧的锤炼、教研素养的提升更加直接、更为通畅。同时,要深化学校的对外合作,引导教师用实践经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育人质量,自觉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坚持以优化教学评价机制为保障。构建教师与学生相促进的评价机制。课程思政旨在深度挖掘高校各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一方面,要增强学校组织评价的严肃性,加强对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教案、教学课件、试卷、论文等内容的规范和考评,并组织专家对教学质量进行第三方评价;另一方面,要增强学生参与评价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在每阶段课程结束后记录学习体验,从思想政治方面谈一谈自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实现学生专业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的同步发展。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机制。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主要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一方面,要做好诊断性评价,科学设计课程思政的评价标准,在期中、期末节点开展理论测试、观点阐释等考试,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思想政治等维度进行定量考察;另一方面,要做好综合性评价,通过问卷调查、量表测试、深度访谈、课程论文等方式,从学生学习积极性、课程领悟力等方面综合评价,确保教学评价的全面、科学、客观。构建科研与教学相并重的评价机制。课程思政教育的评价,不仅需要考核学生“学”的情况,也要考核教师“教”的质量。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责任考评,激励教师把课程思政实施和课程育人内容有效融合;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学改革的质量考评,引导教师积极申报课程思政课题,形成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作者:山西师范大学社会学与法学学院 单云慧 韩卫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2-11期

  • 第2023-12-10期

  • 第2023-12-09期

  • 第2023-12-08期

  • 第2023-12-07期

  • 第2023-12-06期

  • 第2023-12-05期

  • 第2023-12-04期

  • 第2023-12-03期

  • 第2023-12-0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