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生态

【美丽山西】绿色引领 生态富民

——安泽县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

  春天,漫山遍野“铺黄金”;仲夏,凉风习习沁心脾;秋季,层林尽染醉心魄;冬日,层层山岭赛玉琢。有“三晋小江南”之称的安泽县四季美景如画,成为镶嵌在太岳山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近年来,安泽县探索建立“三级四长”抓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坚定不移补短提质,积极发展循环、生态、绿色经济,走出一条生态好、乡村兴、群众富、可持续发展道路。

咬定青山传好绿化接力棒

  雪后,透着寒气的冷风夹着雪花吹过青松岭。从点将台望去,青松披着白袍挺立山坡,入目皆是磅礴之气。
  谁能想到几十年前,这里还是“白茫茫、野荒荒,三里无人烟,五里无村庄,端起碗来喝,一半黄沙汤”的荒凉之地。为打造最宜人居环境,安泽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硬是在这漫山遍野的荒沟沟里“钉”上了树,造出了景,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之一。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们对近山、肥山等进行人工造林,对远山、高山采取飞机播种,对具备封山育林条件的实行封山育林,实现单一人工造林向飞、封、造、管多手段结合转变。全县完成人工造林55万亩,飞播区造林34.9万亩,成林10万亩,近年来,更是以每年10万亩的速度推进,达到年人均1.5亩。”县林业局局长任晓红介绍。
  对林业工程,安泽县不仅严格施工设计、严把工程质量、严管工程资金,还不断探索新技术,提高国土绿化的科技含量。在油松造林中,改变直接播籽造林的方式,采取就地育苗就地栽,探索出一套自繁自育“油松直壁靠边栽植技术”,人工造林成活率达85%左右,得到国家农林部门的肯定和表彰。在飞播造林中,摸索总结的“小播区群油松飞播造林技术”使飞播有效面积达84%。在荒山造林中,则采用月芽坑、等高线、挖条带、绕山转等技术,减少坡面径流,积蓄水分。在经济林发展中,实行大“回”字形整地,漏斗式栽植,保证了幼树的生长发育。
  “高山青松戴帽,半山刺槐缠腰,深沟花果飘香,四旁杨柳斗娇”。如今,全县林地面积224万亩,林木覆盖面积达198万亩,林木绿化率达75.8%,森林蓄积量(固碳量)达668.3万立方米。绿色,早已成为安泽最厚重的底色。

防患未然守护万顷苍翠

  走进红叶岭景区,一年四季都会碰到身着橙色消防服的林业巡逻队员,他们三五成组穿梭在大山密林间,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现在正值森林火险高发期,我们加大了巡护力度,杜绝一切火种进山,保证林草资源安全。”队员原慧江边走边说。
  属于国家Ⅰ级森林火险区(特高火险区)的安泽县,始终把森林防火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不断探索创新队伍建设、源头管控、群防群治、应急救援的方式方法,逐步建立了“六个精准抓防控、六项措施强保障”的防火机制,守住了一方安全。
  他们在县、乡、村三级成立森林防火指挥部或领导组,县政府年初还会与6个乡镇67个行政村层层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全县各村与1340名具体包片责任人签订责任书,层层责任到人,保证了监管全覆盖。
  多年来,安泽县从专业扑救入手,县、乡、村三级全部建立森林防火队伍。县级成立176人的专业森林防护大队,随时待命。各镇组建至少50人的森林防护应急中队,各村组建1支10人以上的村级应急小分队,国有林场组建49人的准军事化管理应急队。并在防火特险期,将县森防大队化整为零,向6个镇派驻7支靠前驻防分队,每队配备运兵车和灭火水车。
  与此同时,安泽县利用卫星和森林防火智能预警监测系统、无人机实时监控;建设指挥调度中心、预警监管基础平台,安装智能高点监测系统30套、森林卡口监测系统22套,改造利用现有远程监控点,实现同步智能化。“13时到15时是一天中的危险期。这个时段,我们会利用无人机,对偏远林区及人、车无法到达的边缘地段进行空中巡查,配合94支巡查队伍的全天候巡查。实现重点区域立体化监控、网格化管理‘全覆盖’,为应急处置提供可靠保障。”县森防大队庄钢才说。
  保护森林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安泽县通过各项宣教活动和奖励措施,充分调动群众关注、参与、支持防火的积极性,形成了群防群治的防火格局。“我放羊,以前一到防火期就成了大家监督的对象。现在,县里给我们发迷彩服、红袖章。我们成了防火监督员,哪能不注意防火呢?”府城镇三交村孙红宝认真地说。

林业产业领跑绿色经济

  “每到秋季,我们就会上山采青翘。一季下来,每人有2万多元的收入。”府城镇飞岭村村民王燕开心地说。
  安泽县有野生连翘约150万亩,年产量达400万公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4,素有“连翘之乡”“华夏连翘第一县”之美誉。2013年,“安泽连翘”被确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此,安泽县争取上级资金,利用整合资金,实施生态经济林示范基地项目、连翘补植栽植提质增效项目、和川镇产业园区连翘产业发展项目、生态经济林建设项目等,并将连翘定为生物隔离带主要树种,在绿化的基础上持续夯实林业产业发展基础。全县连翘产区,以黄花岭产量最高、品质最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直以来,安泽县紧紧依托安泽道地连翘这一“金字招牌”,通过冬剪、夏摘、秋成的精细化管理方式,在黄花岭景区建设了6000亩天然连翘精细化管理示范基地,带动引领了全县100个优质连翘精品示范园的产业发展。连翘精细化管理效益每亩增加产值8000元,实现连翘产业生态建设、发展经济、促进旅游的多元效应。
  不只是连翘,依托安泽县良好生态资源发展起来的森海人家生态产品有限公司、安泽颐膳堂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还把天然的松针做成枕头等。
  此外,广袤的森林中蕴藏着松蘑、草蘑、木耳、羊肚菌等山珍菌类,年产量可达200万公斤。各村各镇成立起农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公司,将村民采摘的山货烘干包装,送到由县政府搭建的农产品优品超市进行销售,为村民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良好的植被让安泽拥有独特小气候,平均负氧离子浓度为2000个/立方厘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先后获得的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中国最美花海(黄花岭)等国字号品牌也为安泽吸引了大量游客。”该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李玉芳介绍。
  绿色是安泽的底色,生态是安泽的名片。如今到安泽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今年以来,全县累计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亿元。“游客们最爱在林间野餐、持竿垂钓、书画写生、游览摄影,村里的民宿和农家乐经常爆满。”县文旅局局长赵龙说。

本报记者张丽媛 本报通讯员滕宁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2-17期

  • 第2023-12-16期

  • 第2023-12-15期

  • 第2023-12-14期

  • 第2023-12-13期

  • 第2023-12-12期

  • 第2023-12-11期

  • 第2023-12-10期

  • 第2023-12-09期

  • 第2023-12-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