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生态

【人物故事】为河流生态健康一路向前

——记全省河(湖)长制先进工作者李永幸

  冬日暖阳。位于桃河公园城区段的阳泉市河长制主题公园内,一些市民在慢跑锻炼身体,一些市民在吹奏葫芦丝,还有几位老人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晒太阳……看着眼前一派祥和的景象,李永幸欣慰地说:“这是阳泉市的首个河长制主题公园,与桃河生态公园完美结合,也是我们今年着力打造的河长制宣传新阵地。”
  李永幸是阳泉市河湖长制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民革阳泉市委副主委、第十四届阳泉市政协常委。多年来,他怀着对水利工作的无限热爱,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融入到河流管理和保护工作中来。
  “桃河是阳泉的母亲河。以前河对面是个水泥厂,灰尘漫天,河边垃圾遍地,黑臭水体肆意排入,市民经过都绕道走。近几年,阳泉市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坚持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河道常态管护系统推进、持续发力,桃河周边的环境开始大变样。”李永幸骄傲地说,“要说有啥好经验,我们的队伍很关键!阳泉市目前有四级河长、河长助理和巡河湖员组成的‘正规军’,还有民间河长、民间巡河员组成的志愿者‘游击队’。”
  阳泉市境内的河流共有72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有36条,河湖管护任务重。2020年,李永幸出任阳泉市河湖长制管理服务中心河长制科科长后,提出“以学促改、有能有为见实效”的工作思路,同时制定内部建设加快推进工作的方式,促进队伍建设上新台阶。在李永幸的办公桌上,放着厚厚的两大本工作日志,里面记录着自他担任河长制科科长后每一天的工作。几年来他坚持每日自主学习,主动走访成员单位开展对接,增强工作合力。在他的带动下,团队的执行能力、统筹协调能力、推进工作能力明显提升。今年,阳泉市河湖长制管理服务中心被评为我省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李永幸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河长制不仅关系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而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幸福感、安全感息息相关。”李永幸说。为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爱河、管河、护河的积极性,他积极撰写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提案以及社情民意,并多方奔走呼吁,在各行业、领域沟通联络,以自身工作情怀打动他身边的所有人。“河湖长制工作开展以来,好多成员单位都认为这个事情就是水利部门一家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平时开展工作很难。”他说。
  在今年阳泉市“两会”上,李永幸结合本职工作,提出阳泉市先行先试开展河长制工作条例立法工作的提案。“通过几年的工作,我发现河长制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还是没有摆脱九龙治水的这种困局,在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等方面还存在滞后的现象。我想通过阳泉市的立法工作,明确大家的责任和任务,真正实现水长清、岸常绿,有效提升阳泉市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李永幸说,“我们已经撰写符合阳泉市实际情况的河长制立法报告,与阳泉市人大法制委开展‘阳泉市河长制立法调研’,目前已经申报2024年度阳泉市立法立项工作。”
  几年来,李永幸将一腔热情全部倾注于河流管理和保护中,河道“清四乱”每一个难点都不遗余力地督促、推进。针对乌河盂县岭南村段养驴场难拆除,铜炉村通行桥影响行洪等难题,他上下呼吁,多方奔走,协助县区落实整改方案。一个个河道顽疾得以解决后,他却因劳累过度病倒了。做完心脏支架搭桥手术出院后,周一单位的例会上又出现了他的身影。在桃河西上庄联合执法现场,他第一个进入污水涵洞排查原因,正如他所说:“口号喊得满天响不如做出实际的表率。”
  随着河湖长制的实施,阳泉市河湖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平定县娘子关镇坡底村,村民沿绵河而居。“以前村民图方便,垃圾顺手就倒河里。现在,污水接入城市管网,垃圾定点回收。环境好了,大家也自觉了。”守着好山好水,这里的村民说,“我们离娘子关景区就2里地,村里下一步还打算发展民宿、康养等产业呢。”
  在李永幸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他自己写的五言律诗,标题是“河长制工作感悟”,诗中写道“昨夜难入眠,步履多蹒跚。回首思过往,未语泪满眼。河长任务重,成事何其艰。诸君拼尽力,事倍功成半。莫道工作苦,为民苦也甘。从今夜夜思,梦里是清蓝。”他说:“今后将以更科学、更有效的工作为沿河居民创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环境,用工作实效还河流生态健康。”

本报记者范珍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2-17期

  • 第2023-12-16期

  • 第2023-12-15期

  • 第2023-12-14期

  • 第2023-12-13期

  • 第2023-12-12期

  • 第2023-12-11期

  • 第2023-12-10期

  • 第2023-12-09期

  • 第2023-12-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