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副刊

小舞台,大格局

  


  那天,到昔阳县的巴洲村办事,被巴洲小学播放的音乐声吸引住了,此时,正值上午课间操时间。不由自主就拐到校门口观望:欢快的音乐声正在一曲一曲地播放,伴随着音乐声,孩子们扭动着嫩嫩的腰肢、挥动着嫩嫩的小手,可爱极了,一张张阳光的脸、一个个灵巧的身,由不得会使人想到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更有一帮衣着得体又靓丽的老师们也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场面美在眼中、爽在心里,好一幅和谐的美画卷!
  张海静老师说——这些音乐是校长和大家精心筛选出来的,上午课间操的音乐有《孤勇者》《少年》《唱支山歌给党听》《快乐崇拜》《爱》《敦煌飞天舞》;下午课间操的音乐有《向快乐出发》《健身操》《武术操》《中国娃》;除了课间操有专门的音乐,其余课间10分钟时间也有不同的音乐,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经典的、有时尚的。下课了,孩子们在歌声中运动、嬉戏、起舞。有老师对着校长吐槽,下课了,连个作业也安排不了,校长诙谐地说,这音乐就是有治疗拖堂病的功效。这样,老师们只好在课堂上就把当节课的任务安排得严严实实,因为下课想拖堂是不可能的,音乐声盖过了所有的声音。后来,学校又在厕所里安装上了喇叭,厕所里的轻音乐全天24小时播放。
  赵敏老师很文学地说,伴着朝霞上学、在夕阳的余晖中放学,整个学校都沐浴在音乐的海洋中。
  巴洲小学,让人别有一番趣味在心头!


  说起赵敏,她其实是我的本家弟妹,尽管入职不久,但也在巴洲小学好几年了。因为既是亲戚又同是教育人的缘故,我们谈论教育的话题自然就多点。聊起巴洲小学,她对校长赞不绝口。
  她说,校长是个实干家——厕所便池里积攒了成年累月的污垢,所以,不管怎么清理,厕所里总是有一种难闻的味道。老师们没有办法,负责清理卫生的老大爷年纪大了,校长就自己拿着小铲子、戴着口罩,在厕所边一点一点地清理。中午大家都午休了,校长却开始埋头清理,一天清理女厕所、一天清理男厕所。从此以后,厕所里的味道越来越淡,基本闻不到了。校园里放着12个石球,每个球上各画着一个生肖图,但画上去可不是件容易事,校长不想花钱请画匠,就带领本校的老师们画。想要画上去就要趴在地面上或侧身躺在地面上去画,校长这样画,老师们也跟着这样画,那种不怕苦、不嫌脏的场景很是令人难忘。校长每天亲力亲为,学校的台阶、教学楼的窗台等,都是校长中午不休息、顶着炎炎烈日带着老师们一起涂的,有时候天气太热,涂完了,校长会自费奖励老师们每人一根雪糕。校长也会在空闲时间带老师们去别的地方转转,别的学校哪儿好,校长就赶紧“拿来”。大家也习惯了给学校献言献策,广场上、旅游景点里……凡是能“拿来”的都“拿来”——学校空中随风转动的风车、厕所里的语音都是“拿来”的成果。
  赵敏说,校长还是个富有爱心、很接地气的人——他刚调来这所学校就给老师办公室安上了饮水机,让老师们放心喝上直饮纯净水。他很注重上灶老师的伙食问题,总是及时倾听这些老师的意见,家里有什么新鲜的吃食也总往学校带,有时也会给大伙露一手他们大同的特色美食。学校老师年龄结构大,50岁往上的教师占了10个,所以校长给配备了血压仪、血糖仪,安排一个老师专门负责在每个星期二给大家测量血压和血糖,这样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冬天,他会每天亲测暖气温度,生怕冻着大家,有时候大家都说暖和了不用那么费电了,他说,你们的身体健康重要,只要身体好好的,我就放心了。夏天,酷暑难耐时,校长给老师们买西瓜吃,生怕老师们中暑。去送教上门,校长总不忘自掏腰包给残疾儿童买玩具和零食。有一个叫田欣钰的孩子是单亲,母亲生她时就去世了,奶奶也不幸得病亡故,父亲在外打工,孩子由爷爷照顾,校长知道这个情况后组织老师们给孩子捐衣服、对孩子嘘寒问暖,被温暖的小欣钰在下课时间见了校长特别愿意挨着校长,总是抱着校长的腿和校长说话。


  一个有爱心的实干家,又有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做支撑,使得老师们有一种在校如同在家的感觉。赵敏说,先有一个有归属感的学校,才会有一群乐教乐研的老师;有快乐的老师,才会有一群会学习、会生活的孩子。
  巴洲小学是一所学生不上百人的小学校,和别的学校比,可说是个小舞台,但处处展现的是大格局。
  学校被师生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而又文明得体,一进学校就会被浓浓的文化气场所吸引。我说,你们学校很美!校长说,咱为乡村振兴做点贡献。他把学校建设放在了乡村振兴的高度。
  在学校的外墙上,师生共同动手绘了一幅关于海洋的画,保护海洋、与大自然和谐的理念让人一目了然。一个山区里的小学校却把眼光瞄向了辽阔的大洋,这时,会使人想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学校院里的石球上画的是十二生肖图,张海静老师说,这是学校为了迎合孩子们的认知心理、为了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为了美化校园、为了感受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画上去的。她把这些画上升到了传承传统文化的高度。
  去年秋天,学校组织师生到昔阳县奥垴山国防公园研学。学校尽管小、孩子们尽管小,但这种教育使学生从小就树立了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宏大格局,从小就树立了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的信念。
  学校院子里有一块不足半亩的地,曾经它的主要作用是种花装饰校园,但这两年学校把它改成了“劳动实践基地”。创办劳动实践基地,这可是“双减”背景下的了不起的举动。当有些学校还在为分数苦苦挣扎时,巴洲小学却狠狠地重视起了劳动教育,这种做法无疑是走在了许多学校的前列。这块基地做什么?首先,它就像一个百花园。园子里有各式各样的花,有师生共同栽培的,有从别的地方移植过来的;园子里也有樱桃树、花椒树等好几种树,有结果的,有不结果的。学校在园子里立了几块科普牌子,用于介绍这些花与树。这些花与树丰富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增加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其次,这里面还种了不少蔬菜,诸如西红柿、菜辣、黄瓜、南瓜、西瓜、大葱等,这些菜品丰富了老师的餐桌、节约了伙食开支、改善了大伙的营养结构;第三,劳动实践基地里,有校长劳动的身影,也有教职工劳动的身影。学校还设置了“特色菜园”,分块、分年级播撒种子,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老师示范引领,学生参与劳动,这是真正对学生的劳动教育。通过劳动,学生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内涵;通过劳动,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记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基地虽小,文章很大!
  在校园内走访,处处让人赏心悦目,时不时在心中激起一些涟漪。还有一件事,不禁让人大吃一惊——今年9月,经与多方协调,学校为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开设了游泳课。如果说,开辟劳动实践基地走在了许多学校前列的话,那么,游泳课的开设则是开了全省农村学校的先河,这绝对是素质教育的大手笔。学生每周二上午9点至11点半在昔阳正源水汇游泳馆学习游泳。全校学游泳的人共71个,每次去两个班,每次由校长、两名班主任和两名任课教师带队。每次去游泳孩子们都热情很高,学会游泳提升了生活的信心,学会游泳为防溺水提供了又一道安全保障。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巴洲小学无疑是找准了方向、迈对了步伐。


  巴洲小学着眼的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而家长们更关心的是学生的分数,这似乎是一对矛盾。然而,在昔阳县教育局的表彰会上,巴洲小学的老师们经常领奖,学校搞的活动多、花样多,为什么学习成绩照样好呢?其实搞活动与学习成绩并不矛盾,音、体、美搞得好,更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事实上,为提高学生成绩,巴洲小学也做了大量工作,只是,他们注重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从遵守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角度出发,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从增添师生乐趣的角度出发。
  教学楼前面支着两块黑板,一块上面的横行写着每个老师名字,每天每个老师到校后要在自己名字下面的竖行里写一句古诗。那天,我见张欣老师写的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宋志萍老师写的是“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件事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既起到了签到的作用,又练了字,还巩固了知识,更主要的是提升了教师素质。这种做法是许多用指纹签到或手写名字签到无法比拟的;另一块黑板是留给学生的,每个年级每天各写一句励志格言。那天,我见六年级学生写的是“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五年级学生写的是“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这件事也使学生既接受了德育教育又得到了知识积累,还培养了学习兴趣。
  学校组织语文教研组的6个人编纂语文小书,语文小书是把课内所有积累的古诗进行归类,低年级学生加进《弟子规》《三字经》、高年级学生加进一些励志篇,每人一本装在口袋里随时查阅。一本小书,体现的是学校对校本教研的创新,也是有效提升学生成绩的方法。
  学校不仅仅是不让教师拖堂,学校也不让老师多给学生布置作业,他们要求的是科学布置作业。学校大胆探索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为提升学生成绩,巴洲小学的确是做了更多有效的工作。只瞅着分数的教育是失败的,着眼于核心素养的教育必然会带来分数的提升。
  巴洲小学的老师们是幸福的,巴洲小学的学生们是快乐的,巴洲小学的校园是美丽的,巴洲小学的李志伟校长是自豪的!走进巴洲小学的校园,满满的兴趣在眼里,满满的收获在心头。
  巴洲小学,好样的!

董彦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1-11期

  • 第2024-01-10期

  • 第2024-01-09期

  • 第2024-01-08期

  • 第2024-01-07期

  • 第2024-01-06期

  • 第2024-01-05期

  • 第2024-01-04期

  • 第2024-01-03期

  • 第2024-01-0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