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介休市义安镇孔家堡村网格员在走访巡查中发现,一村民家门口乱堆乱放煤堆和柴堆,造成安全隐患和交通障碍。网格员用手机将现场情况直报镇政府,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收到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了调查取证,向当事人下达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当事人随后自行清理乱堆放的煤堆和柴堆,隐患得以排除。
“网格员吹哨,执法队报到”,这是介休市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提高政府监管效能的一个生动写照。介休市不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探索“一张清单管权责、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平台管运行、一套机制管效能”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在人民网、中央党校联合开展的2023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中,介休市“智慧城市平台高效服务群众急难愁盼”被评选为创新社会治理推荐案例。
一个平台管运行
统一指挥提效能
“介休市立足自身基础优势,先行先试、集成创新,投资2700万元建成城乡治理和行政执法统一指挥平台,实现部门之间横向联动、乡镇部门纵向贯通、平台居中指挥协调,把‘看得见’‘管得了’‘管得好’融为一体,进一步拓展了监管资源、增强了监管合力、提升了监管效能,推动了介休高质量发展。”介休市委副书记齐宏亮说。
介休市以综治信息系统为载体,创新设立市级城乡治理和行政执法统一指挥平台,将涉及多部门的12345政务服务热线、0354-7221890市长热线、天眼监控、“民生介休”微信公众号“随手拍”统一归口指挥平台,实现了城乡治理和执法事项问题线索一网采集录入、一网分流督办、一网考核评估的全环节线上一体流转、全流程同步留痕,从根本上提升了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破解了“基层看得见管不了,部门管得了看不见”的社会治理难题,实现了基层问题“快办结、可追溯”。
介休市民生事务保障服务中心党组书记、综合治理服务中心主任李建平说,这个指挥平台就像一个主阵地,而分散在各级街道、乡镇的基层网格组织体系就好比一个个小阵地,集中指挥、串联成片、协同作战。同时,将供水、供电、供暖、通信等78个职能单位统一接入指挥平台终端,发现问题、线上受理和调动指派一键操作,职能部门机动力量快速赶赴现场处置问题,实现了实时调度、即时整改。
平台每天都会接收到网格员和群众上报的大量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归谁管?怎么管?接报员吴佳敏说:“这里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权责划分清单,平台依据清单指派任务并汇总数据信息,问题处理完成,平台在第一时间收到结果反馈。”
介休市明确了行政改革确定的乡镇32项、街道25项执法事项清单和“9+ 1”行业领域1654项执法事项清单,根据清单内容将部分执法权下放乡镇街道,明确权责,实现“清单内的事项网格找、基层办,清单外的事项平台派、行业办”,厘清执法界限,促进了高效执法。
五支队伍齐上阵
管理服务全覆盖
介休市按照“80—120户一格”标准,设置农村社区网格1827个,配备网格长(员)2040名,并配发了统一身份标识的红、蓝马甲。这些活跃在基层的网格长(员),就是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他们履行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行政执法巡查、矛盾纠纷调解、特殊人群服务、政策法律宣传、公共服务代办、平安创建守护、社会心理疏导、三治融合助推等职责。坚持做好“三进一巡”,即进家庭、进楼院、进商铺、巡街巷的功课,做到一日一入格、一周一重点、一月一入户,全面了解社情民意,做到对网格内情况底清数明,并全部记录进民情日记。
网格长(员)队伍是第一支队伍。乡镇街道党员干部是第二支队伍,他们通过日常下乡工作巡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上报问题,并服务百姓,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第三支队伍是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全市14个乡镇(街道)建成由乡镇长(街道办主任)兼任队长的综合行政执法队,确定执法人员308人,其中科级以上干部占30%,实现了持证上岗、亮证执法。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常态化检查巡逻,是基层治理的生力军。第四支队伍是行业领域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在交通、农业、生态环境和市场监管等领域组建10支312人的执法队伍,他们是基层治理的专业力量。第五支队伍是群众监督员队伍,介休市动员引导“五老”和志愿者组成的1万名群众监督员队伍主动下载App,通过指尖服务受理处置群众身边的各类问题,广泛动员全市居民主动参与基层治理,变单兵作战为兵团作战,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五支队伍上阵,线上线下互动,实现了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全覆盖,做到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处置。连福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与派出所联合巡查中发现,关子岭村张某将原用于耐火材料加工的厂房出租给两名外籍人员,涉嫌违法生产危险化工产品,对群众生命和周围环境形成严重威胁。执法队员立即将该厂房查封,并将案件线索移送市应急管理局。市应急管理局依法对肇事人曹某和温某进行了行政处罚。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快速处置,依法处罚,保障了周边村民生命财产安全,人民群众纷纷点赞。
机制完善成体系
流程优化增活力
介休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介休市“有问必有答”抓落实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介休市城乡治理和行政执法改革“接诉即办”工作实施办法》《介休市基层治理举报奖励办法》《介休市党建引领全科网格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构建了基层治理的制度和机制保障,形成条块结合、上下协同集中力量解决问题的工作合力。
“工作流程清晰简洁是提高效能的关键。”李建平说,介休市建立了行政执法事项大小循环处置流程机制。涉及乡镇、街道综合执法事项,按照“信息采集上报—乡镇(街道)执法队伍受理报到—网格执法联动处置—结案归档”,形成“小循环”处置流程;涉及“9+1”行业执法领域事项,按照“信息采集上报—市级指挥平台甄别指派—部门执法队伍响应报到处置反馈—现场核查验收—结案考核归档”,形成“大循环”处置流程。“大小循环”处置流程实现执法事项最短流程、最少环节、最快速度联动响应,进一步理顺执法部门与镇街的关系、镇街内部之间的关系、执法部门和执法对象的关系,推动制度重塑、协同高效。
2022年4月至今,介休市14个乡镇(街道)开展行政执法2901次,其中行政检查2825次,行政处罚74次、行政强制2次。去年以来,指挥平台累计响应各类群众问题8.7万件,办结率达97%,满意度95%以上。
去年11月22日,中央改革办督察局局长于德宝在介休调研后说,从一本本厚厚的台账中可以看得出来介休市城乡治理和行政执法平台工作抓得很扎实、很细致、很深入,是日积月累的沉淀、是厚积薄发的积累,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甚至是“最后一米”。基层治理就是要与拓展服务群众有效途径和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紧密结合融入在一起,在介休我们看到治理效能和治理能力持续提升结出的硕果。介休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结合实际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架构和体系,通过智慧平台运行,达到了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效果,通过实施“四个一”,实现了系统治理的效果,解决了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以及多头管、管不好的问题,既提高了政府监管效能,也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本报记者苗武军
党建引领 科技赋能 数字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介休市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科技赋能、数字提效、模式创新、流程再造,打造基层治理信息平台,将基层社会治理、行政综合执法、为民服务解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形成了城市治理顽症难题破解有为、基层治理效能提升有效、城市管理水平提档升级有力、平安创建推进有方的工作格局,走出了符合地方实际和具有特色的基层治理智慧化新路子。
介休的创新实践证明,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智慧平台,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要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于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各领域各环节,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要构建以人为本、惠及群众的新型数字公共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数据获取、监测分析、风险研判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建立实时监测、智能预警、快速反应系统,完善各类风险研判和处置机制,稳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要用数字技术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总之,要守正创新,积极应用数字技术推动基层治理更加敏捷高效、协同有力,提高基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夯实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巩固和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治理制度优势。
苗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