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的重大战略任务,是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对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提升在全国版图中的战略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我省加快推动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但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空间一体化发展进程较慢,空间结构亟待整合、重组、优化。这就必须构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以空间一体化促进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发挥太原龙头引领作用,牵引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中承载资源要素、实现集聚发展的主要空间形式,是带动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发达程度直接决定了城市群的整体发展水平。作为省会城市,太原集聚了大量人口、产业和各种资源要素,承担着引领和带动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强化政策引领,按照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太原市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更好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的意见》,聚焦“六地”战略定位,在“五个方面”当好龙头,全力建设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区域中心城市。发挥引领作用,集聚高端要素资源,着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较强的规模集聚效应,以“中心隆起”牵引带动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增强综合承载力,不断优化人口和经济的空间结构,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强化公共服务示范功能,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全面提升功能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加快城镇组团协同发展,优化中部城市群一体化结构。加快推动离柳中方城镇组团、交汾文孝城镇组团、忻定原城镇组团、平介祁灵城镇组团和盂平寿昔城镇组团抱团发展、分工协作、互促共荣,通过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基础设施共通、产业平台共建、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共保等,补齐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短板弱项,促进城镇之间有机互联,城镇间的规模、集聚和辐射效应充分释放,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成本逐步降低,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使城镇间的“点状拉动”向城镇群“面状组合”转化,以空间协同促进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促进多中心联动融合发展,带动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城市群是城市的集聚体,是由不同规模等级的多个城市集合而成,大中小城市在产业和功能上合理分工协作,能够产生“1+1>2”的聚合效应。中部城市群要以一体化发展为导向,加强太原、晋中、忻州、吕梁、阳泉五市联动发展,促使各城市有效发挥比较优势,推动资源优势互补、功能合理分工、产业布局协同协作,促进各城市间协调融合发展。推动太原晋中一体化发展,形成辐射牵引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区和增长极。加强与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的协同联动,引导各个园区错位发展,共同打造中部城市群产业高地。太原与忻州相向而行、协同发力,加快大盂产业新城发展,促进秀容新城产城融合。阳泉加快打造向东开放的枢纽节点,吕梁着力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主动服务和融入中部城市群。
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中部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既是构建城市群一体化的先决条件,也是推进城市群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有力支撑。我省不断完善中部城市群基础设施体系,优化交通运输网络布局,推动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但基础设施联通水平还需提升,要统筹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谋划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平台等,持续完善区域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构建中部城市群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太原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不断优化铁路网络、公路网络、机场布局,加强城际间内部交通网络建设,增强交通枢纽协同服务能力,推进物流设施共建共享,提高城际互联互通程度。全面推进跨层级、跨行政边界的能源、水利、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协同建设运营,统筹推进城市群内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适度超前规划和布局,更好支撑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强化内外双向互动发展,增强中部城市群对外开放能级。开放是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引导城市群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战略中、破除区域壁垒、强化区域协作,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不仅需要区域内城市间联动发展,还要加强与省内其他地区的互动发展,加强与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对接融合,内外联动,提升对外开放能级。强化与周边城市群交流合作、错位发展。抢抓新发展格局带来的重塑性机遇,精准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入京津冀实现联动发展,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合作,全面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提供基础支撑。优化开放布局,建立开放大平台,支持太原在对外开放中发挥龙头作用,其他各市发挥比较优势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城市群内各类开发区提档升级、高水平开放,整体提升中部城市群开放水平。(作者: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