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民声

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 盐湖区工作人员带来的取暖物资温暖了孤寡老人的心。

  • 看着三天两头就能见上面的驻村工作队员,刘海老人脸上满是感激之情。

  • 在自家小院里,孙金龙过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 寺庄镇河泊村的蔬菜大棚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 集中供热让郭丽英和她的家人体验到了别样的暖意。

  •   

    编者按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说,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春节将至,为了让困难群众过个好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强化兜底保障,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针对一些贫困家庭、重病重残、孤寡老人等,我省各地的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带着柴米油盐,走入他们家中,了解其所想、掌握其所需,用心用情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能够安全过冬、温暖过节。

    运城市盐湖区:“暖冬行动”保温暖

      凌晨1时许,连夜组织人员排查抢修西城街道姚家卓村低保户马峰新接通的暖气,及时排除故障,使其取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紧急救助上郭乡上郭村低保户、扶贫监测户李红军和泓芝驿镇张岳村残疾夫妻靳韶峰夫妇等困难群众,及时为其争取资金、政策,并安装取暖设施,应对寒潮来袭……
      时至隆冬,春节即将到来,困难群众能吃得饱吗?困难群众能穿得暖吗?困难群众能安全越冬过好年吗?这成为牵动各级党委和政府心弦的一件事。在运城市盐湖区,为积极有效应对低温寒潮天气、确保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越冬,连日来,区民政局工作人员顶风雪、访民情、保民生,多措并举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切实保障寒潮天气下各民政服务机构及服务对象、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在严冬中筑牢困难群众温暖防线。
      冬季来临之前,盐湖区积极谋划,提前布局,为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积极应对可能到来的极寒天气,区民政局在2023年11月份就及时储备了保障困难群众温暖过冬的救助资金,并在全区范围内摸排无法顺利过冬的困难群众,重点对2023年新增禁煤区上郭、金井等乡镇进行摸排,对无力支付取暖电费、燃气费的53名困难群众实施临时救助,发放救助金10.2万元,为46名低保和特困供养对象免费安装取暖用的热风机。
      同时,盐湖区民政局还积极向运城市民政局争取专项资金26.71万元,紧急采购1100条棉被、1100件棉衣、150件冲锋衣,以及方便面、牛奶等物资。物资到位后,将机关干部分成8组分赴各乡镇向困难群众进行发放,确保每一个登记在册的困难群众能感受到冬日里的温暖。
      “女儿出嫁了,我们两口子相依为命。家里情况比较特殊,民政局和镇政府的同志经常来家里,给我们送来实实在在有用的东西,尤其冬天到了,怕我们冷又给装了热风机,真是太好了……”泓芝驿镇张岳村村民靳韶峰靠在暖乎乎的热风机上,讲述着他们家近年来得到的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
      靳韶峰患有严重的脊柱侧弯,妻子腿脚不便,夫妇双双残疾,没有经济来源。前些年,夫妻二人一直借住在哥哥家,随着哥哥儿女孙子的日渐成长,二人感觉很不方便。于是便想着搬回自己的老院,可是家里的房子由于不住人,年久失修,已经成为危房。民政局核实情况后,与盐湖区住建局对接,通过危房改造补贴政策,在2023年10月为靳韶峰重新建了两间面积60平方米的新房,后又帮其进行了简单装修。时值冬日,气温骤降,区民政局又免费帮靳韶峰的房子装上了暖风机。按照盐湖区“煤改电”特困群众补贴方案,盐湖区财政还为靳韶峰家补贴0.1元/度电。
      新年前,盐湖区在“暖冬行动”中精准施策,针对无人照料的失能、半失能困难群众,在征求本人同意后将他们送往合适的救助场所。截至目前,他们共将6名困难群众安置在凤凰金秋老年公寓,将11名监护能力弱的孩子统一集中到第一时间志愿者协会“阳光之家”进行管理,确保孩子温暖过冬。

    大同市灵丘县:好事办到心坎上

      冬日午后的暖阳透过窗户洒在炕上,刘海老人听到院子里有动静,便坐起身子向外张望,随即下炕迎接。来的是三天两头就见面的驻村工作队员。“你们来为啥非要带些东西。你们的关心,我们全家人都记在心上。”看着工作队员带来的面、米、油,71岁的刘海老人皱眉责怪道。
      家住大同市灵丘县赵北乡白崖峪村的刘海老人2023年后半年遭遇的一场病可让老人一家子犯了愁。“最近几年,我经常大便带血,以为是上火了。9月份的时候,突然感觉浑身乏力,腰部疼痛。驻村第一书记陈绍云得知后,非要带着我去县城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是肠息肉,医生建议尽快到大城市医院动手术治疗。”刘海老人说。
      刘海有4个儿子,两个成家后搬到城里住,靠打工维持生活,家境一般;三儿子是残疾人,干不了活;四儿子大龄未婚,常年在外打工。“咱就以种十多亩地为生,辛苦一年也结余不了多少钱,省吃俭用攒了两三万块钱,还等着给小儿子结婚用呢,哪曾想身体又出了问题。”刘海老伴儿抹着眼泪讲述。
      “做手术共花去7万多元。感谢陈书记一次又一次说服我动手术,出院后还亲自开车接我们回家。后来又跑出跑进地帮我申请了二次报销和大病救助,帮我们省了不少钱。”刘海紧紧地攥着陈绍云的手,向记者诉说内心的感激。
      老人手术后需要吃药,老伴有“三高”,也需长年吃药,去年又做了胆结石手术,两个人的药钱一个月就要五六百元。针对老人家里的情况,驻村工作队依照相关文件精神,将老人纳入了监测户,并向民政部门申请了低保。
      “前几天我们跟乡里打了报告,为大伯申请了一个公益岗,再过一个月,大伯的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应该就能上岗了。”陈绍云向两位老人说,“我们今天来就是告诉您二老这个好消息的。”
      两位老人以为听错了,再三确认后,扑簌簌地掉着眼泪说道:“以前是愁得掉眼泪,现在抹的是激动的眼泪呀。”

    长治市潞城区:幸福事情接连来

      新年伊始,天气晴好。“我年纪大了,今天也没啥事,中午就休息了一会……”当记者走进他的家时,长治市潞城区潞华街道北庄村老人孙金龙正在家中晒着太阳。
      “好几年冬天没有这么冷了,前段时间还一直下大雪,娃娃们一直想把我接到城里去住,一个人生活惯了,住在自己小院里就挺好的。”孙金龙拿着家中的温度计讲着属于他今年的幸福故事,“你看现在家里的温度就有20度,如果太阳晒着点会更高,我感觉这个温度比较舒适。现在村里都是集中供热,不用自己烧煤,特别方便。”
      往年冬天,孙金龙都是自己烧锅炉、烧煤球来取暖。“和现在比起来真是特别的不方便。”如今村里通了集中供热,对于他来讲就是冬天里第一个幸福故事。
      好事连连,这个冬天里他的小儿子在省城找到工作,稳定了下来。“我的小儿子是去年毕业的,毕业以后入职了中化二建,就在新年第一天还给我通电话,说他在单位都挺好的,马上就可以转正了,收入也会跟着上涨。”老人提起孩子,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笑得格外灿烂。
      身暖心更暖,在2023年七一前夕,孙金龙还受到了党组织的特别关怀。“市里、区里的领导都来家里看我了,和我唠家常,问我的身体状况,了解我的困难情况,走的时候还给我发了个大红包哩。”
      大红包包着的是对老人的关心关怀,而对于他来说,打开的又是一段幸福的故事。因为家庭和身体原因,孙金龙享受了低保政策、农村养老金、基层离任会计补助、村里分红的福利,每年再加上自己打零工、经营土地的收入,老人很是满足。
      点点滴滴的幸福汇聚成了坚守不变的初心。“我是1988年入党的,以前在村里从事过20多年的会计工作。如今日子越来越幸福,时代越来越美好,最感谢的就是党和组织对我的关怀,以后我仍会坚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回馈社会。”孙金龙的语气坚定。

    晋城市高平市:日子越过越起劲

      “党的政策好,只要人勤快,不愁过不上好日子。”1月10日下午,晋城市高平市寺庄镇回沟村村民王海霞下班回家,见到来访的大学生村干部李嗣琪赶忙热情招呼。
      王海霞今年50岁,丈夫王大虎在邻村的铸造厂上班,收入稳定,自2016年稳定脱贫后,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女儿读中专,儿子读初中,姐弟俩每年可分别享受2000元和1250元的助学金,我们夫妻俩每年也能领到2400元的稳岗补贴,家里没啥负担。”王海霞话里话外都透着喜气。
      “这是2021年腊月,镇政府出资帮助我们翻修改建的新房。”王海霞说。翻修改建前,王海霞、王大虎夫妇居住的是老旧的土坯房。2021年10月,寺庄镇遭遇大暴雨,镇村干部冒雨到王海霞家走访,看到已经被大雨淋湿的半截墙,便连夜让她们一家搬到了村委会居住,水电暖全部免费使用。
      王海霞现在在一家物业公司上班,收入稳定。“家门口上班,每天6个小时,家里的农活一样也拉不下,公司还给我们缴了保险,其中的医疗保险镇政府还补贴了一半。”王海霞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对眼下生活满足的不光是王海霞,河泊村的张素珍也同样对生活充满希望。
      现在虽是数九寒天,但在寺庄镇河泊村蔬菜园区,大棚内的蔬菜却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在园区内忙碌着。
      “以前在外打工,家里种些玉米,收入只够生活,攒不下钱。”说起蔬菜大棚,60岁的张素珍满是喜悦,“如今,我平时在蔬菜园区上班,年收入2.5万元左右;家里还种有十几棵老梨树,去年收了六七千斤大黄梨,又增收2万多元;丈夫种了十几亩玉米和四五亩连翘,还享受乡村公益岗(护林员)每年6000元的政策福利……”再加上政府的各项帮扶补贴,盘点一年的收入,张素珍收获了“稳稳的幸福”。

    晋中市灵石县:集中供热暖人心

      基础设施建设关乎人居环境提质,关乎民生福祉。近年来,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加大乡村水、电、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奏响和美乡村“幸福曲”。
      春节将至,家家户户静待团圆,走进静升镇集广村村民郭丽英家中,她和小女儿正在看着刚买的平板电脑,屋内暖意融融,与屋外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
      “以前是烧煤取暖,成本高,取暖效果也不好。现在好了,我们享受到了集中供热的好政策,不仅家里干干净净,取暖效果也非常好!”郭丽英乐呵呵地说道,“集中供热以来,家里温度一直都很平稳,彻底告别了烧锅炉时冷时热、温度难控制的情况。”郭丽英家取暖条件的改造提升,得益于集广村实施的集中供暖改造工程。
      为改善冬季人居环境条件,切实增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持续加大环保力度,2023年,集广村实施了集中供暖改造工程,惠及全村614户村民,良好的供热效果让这个冬天格外温暖。
      “感谢现在的政策,让我们这样的困难家庭也可以享受新的生活。”郭丽英激动地给记者算了笔账,“我们原来烧锅炉取暖,5个月最少需要2000元;集中供热后,我家60平方米的房子只需1260元。对于我们低保户,政府还给予取暖费减半的优惠政策,今年我们只交了630元的取暖费。”
      集广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保国说,他们村作为灵石县集中力量打造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2023年实施了集中供暖改造工程,同时还进行了污水管网铺设和自来水管道改造。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不仅让村民能安全过冬、温暖过冬,更让整村环境面貌干净整洁,村民切身感受到了政府惠民政策的温暖,让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来到了百姓身边,走进了百姓心里。

      本栏文图由本报记者芦燕娟 本报通讯员张志华 马明清 郜文俊 杜艾戎采写提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1-17期

    • 第2024-01-16期

    • 第2024-01-15期

    • 第2024-01-14期

    • 第2024-01-13期

    • 第2024-01-12期

    • 第2024-01-11期

    • 第2024-01-10期

    • 第2024-01-09期

    • 第2024-01-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