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腊月的腊!”每当进入腊月,我总会想起儿时语文老师教我们“腊”字时的情景。记得当时正值岁尾,语文老师指着“腊”字,大声念:“腊,腊月的腊!”全班同学跟着齐声附和:“腊,腊月的腊!”老师的声音浑厚、学生的声音洪亮,浑厚、洪亮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惊飞了窗外大杨树上栖息的一群麻雀。
自从认得“腊”字,我就特别喜欢读这个字。因为,读着读着,那些与腊有关的美味、欢乐、喜庆、团圆,就一点点在心中弥漫开来。
腊月传递的是美味。
刚进腊月门,乡亲们开始着手杀年猪。一顿杀猪菜,便让孩子们个个吃得满嘴流油。晚上腌腊肉,将肉块抹上厚厚的细盐,放在缸里渍上几天,这一腌,年味就出来了。“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这天,各家各户精心挑选各种杂粮、豆类,经过充分熬煮,再加上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盛在碗里的八宝粥弥漫着甜丝丝、香喷喷的味道。腊八一过,家家户户开始蒸煮烧烤、油炸煎炒,整个村庄都陶醉在浓浓的香味里。美美地吃上一口,细咂慢品,都是人间难得的美味。
腊月传递的是欢乐。
“娃娃娃娃你别闹,进了腊月就放炮”。腊月里,最热闹的地方是集市。男人们忙着买烟酒两脚生风,女人们选衣服挑鞋袜不亦乐乎,孩子们跟在大人的屁股后面,目的就是为了一挂挂鞭炮。赶集归来,女孩子三五成群地攀比着新买的衣服。男孩子简单,把鞭炮在手中点燃,快炸时用力扔到高空,“噼里啪啦”,村庄里鞭炮声此起彼伏,将年催促得越来越近,年味也愈来愈浓了。
腊月传递的是喜庆。
“腊月盛开并蒂花,明年秋天生娃娃”。腊月天天都是好日子,村庄里隔三岔五,就有娶媳妇的、嫁闺女的。迎来送往,人流熙熙攘攘。唢呐声、鞭炮声,声声震耳,空气中弥漫着年气儿、喜气儿。那房檐下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那窗户上张贴的大红双喜,那门堂上书写的大红春联,那披红挂彩的迎亲车队,无不洋溢着喜庆的气息,让腊月成为村庄里一道最喜庆、最靓丽的风景线。
腊月传递的是团圆。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腊月过半,更多的亲情、乡情在发酵。年迈的母亲、年轻的妻子、稚气的孩子,遥对着田间阡陌左顾右盼,扳着手指头数日子,盼望着亲人归来。在外的游子不管穷富,纷纷背上行囊,跨越千山万水,踏上归家的路。除夕,是腊月的极致,全家人围坐一桌,把酒问寒暖,举家庆团圆,图的就是那种气氛、那种年味、那种千年不变的家的情结。
腊月是吟不完的诗、填不完的词、谱不完的曲、唱不完的歌……
杨金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