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博物馆里过大年’已是中国人的新年俗,真的是名副其实。”2月14日下午1点多,山西青铜博物馆北门外又排起了长龙,正排队等候入馆的太原市民陈华十分感慨。
位于太原的山西青铜博物馆是中国首个省级青铜专题博物馆,展出青铜器物多达2200余件,内容涵盖从采矿、冶炼到铸造的完备的生产体系和从青铜文明的发生、发展、繁荣到转变的各个阶段。
春节是阖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的喜庆时刻,但对于博物馆的讲解员来说,更多时间是在工作中度过。
“大家好,我是青铜博物馆讲解员文慧”,简短的开场白后,别好扩音器,文慧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只见她带着观众行走在每一件文物前,清晰的吐字、流利的讲解,把文物背后的故事完美呈现。
讲解中,时不时有游客提出问题,她也总能对答如流。
第一场讲解结束之后,稍事休息,文慧开始准备今年春节专门推出的特展“此湘有礼——湖南商周青铜艺术展”的讲解。
“我在博物馆工作已经有三年了,几乎没有过完整的假期。因为游客都是在节假日特别是春节的时候才有空到博物馆来,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提供讲解服务。”
博物馆的藏品背后有着丰富的文化和耐人寻味的典故,这需要讲解员让文物“活”起来。
像“自拍杆”的策柄、当作“冰箱”使用的鉴、有着现代“蒸锅”用途的虎形灶……在每一场参观讲解中,文慧都要根据游客不同身份、年龄、社会阅历和地域特点分类、分重点,用不同语言风格讲解。
“春节期间接待的游客都会比平常多,一场讲解大概需要一个小时,而且解说词并非千篇一律,要融入自己对文物的理解,做到因人施讲。要确保自己的讲解能让每一位游客都听得见、听得懂、听得舒服。”
2020年,带着对历史文化的热爱,文慧成功考入山西青铜博物馆成为了一名讲解员。
“文史知识欠缺”“表达能力不强”“不适应社交场合”,文慧反复用这几句话描述曾经的自己。但当她第一次站在展区,面对游客的那一刻,就是她自我改变的开始。
“第一次讲解紧张到出汗,神奇的是自此之后,这种紧张感就消失了。现在,我可以做到收放自如、从容大方。”文慧说,当她看到参观者脸上疑云不再、豁然开朗的表情时,心中更多了几分自信。
通过讲解,游客们知道了文物背后的故事,也对青铜文化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感谢讲解员放弃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为我们进行讲解,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山西的历史文化,享受了一份文化大餐。”北京游客王思海说。
除了讲解外,她们平常还要完成各类主题展览讲解和文创产品文化背景讲解工作,一天讲解结束,唇干舌燥、脚跟磨红是常有的事。青铜博物馆宣传处任晓晶告诉记者:“虽然辛苦,但大家都很热爱这份工作,能够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不仅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骄傲。”
本报记者王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