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搭话就知道,这是位想干能干、情系生态的林草人。
“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持续造林绿化,拓展绿色空间,建设美丽河津。”闫红霞说起自己的工作时快人快语。
办公室、林业站、种苗站、苗圃……闫红霞几乎在林草系统内所有岗位上工作过,于2021年正式担任河津市林业局局长。她这20余年的职业生涯里,一直与森林苗木打交道。
闫红霞刚上任林业局局长时,河津市工业发展正盛,全市财政收入可观。但由此造成的生态欠账不断加重:马路上一天到晚货车声隆隆,漫天的灰粉笼罩街巷、房舍。青山看不见,绿水无处寻。
日子不能这样过!“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成为上下共识。“自2021年,河津市累计投资10亿元,完成造林绿化6万余亩,具体包括通道绿化、村庄绿化提档升级、荒山荒沟绿化、小游园及北坡台地绿化工程建设、重点龙头企业周边的绿化提档升级等项目。”
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河津市每年累计20万人(次)义务植树210万株。
河津市林业局取得的一项项荣誉记录了闫红霞为生态事业做出的贡献。2023年12月,该局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2023年9月,成为山西省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2023年7月,受河津市委、市政府奖励……提起这些成绩,她回应:“我们只是做好林业人该做的事,要实现‘零碳城市、负碳农村、低碳发展、美丽家园’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让闫红霞牵挂于心的还有林业产业发展之路。如何通过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带动老乡致富,走出一条绿色经济富民之路?她上山下乡,多方调研,提出“东强苗木产业、西建景观廊道、北筑防护屏障、南促农旅融合”的林业产业布局。
樊村镇西磑村地处河津市北部,背靠吕梁山脉,生态环境脆弱。先前,村内牧羊人习惯将羊群驱赶至山前草地粗放喂养,闫红霞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号召群众改变生产方式,尽量圈养。这样一来,有村民不乐意了。
村里人,脾气犟,闫红霞没有退缩。她利用各种机会向村民们宣讲,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舍才有得,一定不要迷恋过去那种经济发展方式,要走绿色发展之路。如今,西磑村村容整洁、绿树成荫,人人都夸赞林业局带来的好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前,河津全市干果经济林林农年人均增加收入1000元以上。
闫红霞长于发展绿色经济,也善于抢抓政策机遇。省林草局提出“局县合作造林”新机制,她精准把握、积极对接。连续三年,投资4900万元,与吕梁林局完成合作造林3.4万亩,彻底解决当地荒山造林技术力量薄弱、投资力度小、管护难度大等问题。
在乡村振兴政策机遇下,闫红霞争取到各级投资1.5亿元,对75个示范村进行高标准提升建设。西庄、马家庄、下院等村先后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龙门村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樊村、武家堡等村各收到省级奖励资金30万元,河津市乡村绿化水平上了新台阶。
现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为闫红霞的一项重点工作。国家森林城市是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是目前我国对一个城市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最高评价。
自担任河津市林业局局长以来,闫红霞便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持续开展全域植树造林活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既是生态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既关系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关系到河津的高质量转型发展。”闫红霞说。
“您好,河津市林业局邀您共建宜居宜业森林城市……”闫红霞的手机彩铃响起。又是一通工作电话,她笑着解释,年后一上班各项工作排得满满的,2024年的林业发展规划正在分解落实,大家的信心也很足,今年一定会有新成效。
本报记者郭慧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