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乍暖还寒,榆社县古建产业园木构件加工车间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古建匠人们通过雕刻、开线、刮磨,精心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仿古家具。从业多年的王强师傅一边雕刻手中的木椅把手,一边自豪地告诉记者:“打造特色家具已成为榆社古建产业的重要一环,熟练木工月收入能达到1万多元。”
“榆社古建彩绘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榆社县特色优势产业。截至目前,全县从事土木建筑、油饰彩画等古建行业的专业工程队有100余支,相关从业人员7000余人,人均年收入4万元,行业总体收入1.2亿元。
同时,输送古建工人到全国各地务工也带动了全县就业。2023年,榆社县脱贫劳动力共务工就业20824人,其中省外务工1743人,务工总人数、省外务工人数实现了“双增长”。“榆社古建工匠”还成功入选全国“2023年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
榆社县是“古建之乡”,改革开放后,榆社古建人凭借一手精湛的技艺走遍全国20多个省份,参与承建文物古迹、名胜景点、仿古建筑等310余处,还走出国门,在多个国家留下榆社古建人的杰作。
然而,彼时的榆社古建虽名声在外,却只能依靠挂靠方式揽活,“金字招牌”只能为别人做“嫁衣”。为擦亮“榆社古建工匠”劳务品牌,壮大产业规模、提升市场竞争能力,2014年,榆社县委、县政府支持成立“榆社县古建商会”,组织引导全县古建行业规范发展。“商会为榆社古建行业人员提供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通过优势互补、抱团发展,为全县古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该商会秘书长任锦富说。
为进一步发展榆社古建产业,推动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榆社县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的工作思路,打造“培训、取证、劳务派遣、就业、增收”全产业链特色劳务发展路径。
2022年,榆社县成立山西省榆社县古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县职业中学合作开设彩画班、木工班等各类古建技能培训,累计培训1800余人,其中脱贫户752人,古建高级营造师42人,中级木工61人。与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等建立校企合作,打通从业人员和后备人才技能学历提升通道。同时,加速整合全县古建产业资源,形成规模效应,打造一站式采购的古建产业园区。成立泥皮壁画工作室,打造红木家具、木雕产品、文创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积极招商引资,补链强链,形成集聚上下游产能的全产业链。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将特色文化、建筑技艺、工匠精神等发展传承,大大增强了榆社古建在劳务市场的竞争力,为群众就业增收提供‘新动能’。”榆社县委书记郭建雄表示,将继续擦亮“榆社古建”劳务品牌,使其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引擎”。
本报记者裴云锋 本报通讯员梁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