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说的一个字是“隰”字,隰县的隰。由此上溯是隰州的隰,隰州总管府的隰。自隋开皇五年(585)设隰州总管府,迄今隰字与这方土地结缘1439年。
儿时不谙事理,不晓得自己是哪里人,也不晓得住的这块地方姓甚名谁。
进了校门,才知道这块地方姓“隰”,其后缀以县字,全称隰县。住得久了,祖籍并非隰县的我,自然而然成了隰县人。既然是隰县人,就得认识隰字,会写隰字。老师说,隰字有十六画,从横折折钩开始,到点点结束。一听就晕,更不用说写了。那时学生写仿。所谓写仿,就是写毛笔字,在仿引子上沓上一张麻纸描摹。一张仿多是20个大楷,横四行竖五列,行间需填写小楷。当中的一行内容是固定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隰县城关完小×年级×××”。写仿是必修课,一日一仿,所以这个隰字也是必写之字。日久天长,写惯了,反倒觉得这个字点画排列紧凑,杂而不乱,烦而有序,工整庄重,就用心起来。老师阅仿叫判仿,写得好的字,在右上角画个圈,写得差的字打一杠。这个隰字是最难写的,小字还可以充数,若要写大楷常挨杠子少画圈。幸运的是挨过不少杠后终于得了不少圈。不要小看这个圈,里边有老师的苦心,隰字的慧眼,自个的信心。从此隰字如影随形,跟了你一辈子。
隰县历史悠久。商朝为基方、甫国,城南乡庞村曾出土商代铜器。2005年发掘的瓦窑坡墓地,是隰县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大规模的东周墓地,也是近年来山西地区东周考古的重要发现。该墓地采用五鼎制,应该是晋国地位显赫的卿大夫或者镇守蒲地的地方长官,如此规模的墓葬在晋西南尚属首例。公元前665年,晋献公为重耳筑蒲,称蒲邑。战国至秦为蒲阳,西汉置蒲子县。隋开皇四年(584)改汾州为西汾州,五年改西汾州总管府为隰州总管府,一直居于区域中心。以唐代隰州总管府为例,领六州十一县。民国年间山西第六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隰县,下辖15县。1946年隰县解放,共产党领导的第九专区驻隰县,后撤区设隰县中心县,下辖6县。1958年与大宁县合并称隰宁县,不久又合并蒲县、永和、石楼等县为吕梁县。一个地方政区建置沿革,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传承,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这就是历史上的隰县。
说隰县,不可不说“隰”字。隰字最早见诸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的金文,晋系文字用和它的异体字濕为隰。如翻阅古籍,原隰、阪隰、平隰、郊隰、皇隰、川隰等词语随处可见。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专著《诗经》出现隰字26次,说明它是那些富有生命力的汉字中的一个,是实用汉字大家族中的一员。三千多岁的“隰”字至今还在沿用,它的实用价值体现在哪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一是低湿的地方;二是新开垦的农田;三是姓(现河北省徐水和易县一带仍有隰姓聚居的村落)。隰县的得名,各类史籍均采用了《尔雅·释地》中的解释:“下湿曰隰”。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说,州南有龙泉下隰,因以为名。清康熙《隰州志》也称:“隰地皆高原,名之曰‘隰’,以城在原之下也。”古代的隰州处在三水交汇之地,以隰命名既符地理,又合人意。
隰县地处晋西咽喉,地虽僻而位崄要。“三晋雄邦”“河东重镇”是历史赐予它的称誉。春秋时晋公子重耳守蒲,唐宗室李琛、李渊第四子巢王李元吉先后任隰州总管。再后来,唐朝宰相房玄龄长子房遗直为隰州刺史。清隰州知州钱以垲,后为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西晋永嘉二年(308年),匈奴人刘渊由左国城迁来蒲子县(即今隰县)登基称帝,国号汉,隰县为山西历史上十四处建过国都的地方之一。公元1091年,北宋鉴定家、收藏家兼诗人刘季孙,经苏轼推荐任隰州刺史。苏轼还应刘季孙之请,以楷、行、草三体兼用的书体写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书法大家米芾也曾写信求刘季孙,世称“箧中帖”,两件珍品均保留至今。这是文人交往的历史见证,也是时代造就的文化遗产,说隰州文事,少不了有刘季孙一笔。
隰州籍走出的名人很多,如曾立大誓“若不发明大事,誓不归矣”的宋代正觉禅师(1091-1157)。宋建炎三年(1129)住持明州(今浙江宁波)天童寺,前后达三十年,极盛时僧众三千,首倡“默照禅”,世称天童和尚。著有《宏智广录》九卷、《宏智觉禅师语录》四卷、《宏智和尚语要》一卷等。圆寂后,宋高宗赐谥“宏智禅师”。再是身居涉钱涉物要职而拒贪拒贿,清白自持的清代顺治年间兵部侍郎、户部侍郎总督仓场、工部左侍郎的李呈祥。死后门楣高悬“社稷名臣”。
崄要之区必是征战之地。公元958年,五代的后周和后汉上演了一场隰州版的“空城计”。后汉以数千骑从晋阳方向向隰州进攻。隰州刺史孙议突然病卒,盂县人李谦溥临危受命,处理隰州事务,但城空兵寡,无力抵抗。李谦溥急中生智,巧用空城计,后汉兵怀疑有诈,收兵后撤。隰州人得此喘息机会,坚城固兵。待后汉军复再次攻城时,李谦溥募得敢死队,会合援兵,深夜偷袭后汉军营,斩首千余级,后汉大败。李谦溥在隰州十年,后汉再不敢犯境。宋史列传这样描述:“谦溥单衣持扇,从二小吏登城,徐步按视战具”。十八个字写活了一个人,与戏剧《空城计》里的诸葛亮何其相似乃尔。
弄清楚“隰”字的身世,再现历史地名隰县的过往,一脉相承下的万千风情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王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