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副刊

在无名烈士碑前

  松溪河一路流淌,途经王寨村向河北井陉县境内流去,在昔阳与井陉的交界处,这段河流不再叫“松溪河”,当地人称“神河”(方言亦叫“神航”)。神河比较深,也比较阔,像一个小型的湖,湖中心有天然的石块群,呈浅绿色,造型奇特,远看,就像怪物露出水面;近观,就像人工精心打磨,很是壮美。湖水也呈浅绿色,绿水、绿石顾盼生姿,让人大饱眼福。
  神河南面,层峦叠嶂、森林茂密,高处,是大寨山,呈弧形,就像椅背,矗在云端;低端,是帽山垴,从下往上看,就像两盘合着的石磨,当地人称“磨山垴”,叫来叫去成了现在的“帽山垴”。青山、绿水,会使人想到两句歌词:“当年抗日健儿何处去,看青松巍巍绿水滔滔”;也会想到一副对联:“青山埋忠骨,绿水泣英魂。”
  在神河边、在帽山垴脚下,有一块碑,立于一个小小山垴上。碑的正面刻着“抗日无名烈士纪念碑”,碑的背面刻着烈士们殉国时的情况简介。
  黄昏时分,夕阳西下,万籁将静,其实也是适合凭吊与瞻仰的。在这个不被干扰的时刻,回想烈士们生前战斗的惨烈,默默地与英魂对话,何尝不是一种心灵的升华!
  1939年,全国抗战进入了关键阶段,斗争形势异常艰难。转战太行山上的抗日队伍与敌人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一年的下半年,八路军129师386旅某独立团九连驻扎在井陉县的王家岭一带,七连、八连驻扎在赞皇县的巡检司一带。驻扎在昔阳县东冶头的日军经常沿松溪河畔下来清剿王寨村一带的抗日队伍。帽山垴,王寨人叫小帽山,那是块适合打伏击战的地方。为了给日寇一个打击,八路军决心在小帽山打一场伏击战。
  1939年10月的一天,九连奉命从北往南朝小帽山进发,七连、八连从东往西朝小帽山进发,计划会合后设伏。队伍进发的时候并不能走阳光大道,全都要翻山越岭,结果,七连、八连在黄沙岭找向导时被汉奸密探发现,正在王寨一带清剿的日伪军数百人得悉这个情报,立即快速前去抢占小帽山制高点。七连、八连在无人通行的荆棘丛中急行军,当队伍到达小帽山时,发现敌人亦正往小帽山上爬行,尽管我们的战士比敌人先到,但伏击计划显然是败露了,七连、八连不仅人数少,武器装备也远远不及敌人,在无法联系到九连的情况下,他们只好撤走。九连的战士们只是隐约见到山上有人影,误以为是兄弟部队在,就贸然上山,结果中了敌人的伏击,虽然战士们奋力反击,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全军覆没。此战,50余名八路军战士英勇牺牲。战士们大多是新入伍的士兵,大多是太行山里的本地人。战后不久,有几具遗体被赞皇县的亲属认领回当地,大多数遗体被南蒿亭与神河庄的村民含泪就地掩埋。
  50年后的1989年,在神河村不远处的南寺掌村,有个当年入伍的老战士叫张禄元,他记得当年战斗的惨烈,他怀念牺牲的战友,经多方宣讲、呼吁,立起了这块无名烈士碑。这块碑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与长眠的战士为伴,永远地讲述着那些英雄的故事,永远地缅怀着那些逝去的英烈。当地的村民们,经常到碑前朴素地烧香、上供、叩头,表达他们对烈士的哀思;外地的爱国人士、学生们、退伍老兵、有志青年等,也经常来碑前祭扫、悼念、宣誓、敬献花圈。
  昨天,我也去了。在黄昏,在残阳如血的时间,我静静地伫立在碑前,遐思,默念。在这肃穆的氛围中,我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声、感受到了英雄的呼吸,他们用生命书写了壮丽的篇章、用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我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敬意和感激。我知道,英魂不灭,他们的精神如同这青山绿水般永恒;而我们,作为后辈,更应铭记这段历史,继承他们的遗志,将和平与正义的火种传递下去。
  在这片忠骨与英魂共存的土地上,让我们共同祈愿:和平永驻,繁荣昌盛!

董彦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3-28期

  • 第2024-03-27期

  • 第2024-03-26期

  • 第2024-03-25期

  • 第2024-03-24期

  • 第2024-03-23期

  • 第2024-03-22期

  • 第2024-03-21期

  • 第2024-03-20期

  • 第2024-03-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