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步云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为山西有效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和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充分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城乡融合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为山西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大文章。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山西山多地少、地貌多元、气候多样,这种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山西要深入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立足地区资源禀赋和历史传承,持续开发优势特色农业资源,实施产业融合增效工程,推动“南果、中粮、北肉、东药材、西干果”五大平台优化升级。以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和杂粮产业为重点,选育和引进优良品种,扩大良种种植的覆盖面,集中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园区。重点培育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突出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组建优势产业集群联盟,提升产业集群的质量效益,促进产业集群提档升级。加快构建农业领域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链条推动农业“特”“优”发展。二是加快产业园区提质增速。充分发挥各类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平台优势,以城镇聚集现代服务业、以产业园区聚集工业产业、以农业园区聚集现代农业,引导重大项目、优势产业、高端人才向平台集中,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双创全链条培育体系。三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以“农头工尾”为抓手,依托数字信息技术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转变,培育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农资供应、技术集成、仓储物流、农产品营销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坚持以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红色乡村等为重点,培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特色民宿、养生养老等休闲服务业,实现乡村产业延伸发展,开辟农民就业增收新渠道。
促进城乡深度融合,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县城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是城乡社会经济联系的关键枢纽。要在充分尊重县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统筹城乡生产、生活、生态、安全,推动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全力打造一批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品质生活的县城城镇化新样板。一是加快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重点完善农村交通运输、饮水、物流、清洁能源等传统基础设施向自然村延伸覆盖。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机制,推动城乡客运、供水、能源、环卫、物流等一体化发展。二是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多渠道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加快城乡学校共同体、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等建设,促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下沉,促进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开放共享,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三是统筹推进数字乡村与智慧城市发展。充分发挥智慧城市对数字乡村建设的带动引领作用,强化对数字乡村建设的信息化人才、技术、产业和资源支撑。加快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推动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信息技术在乡村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持续推动乡村建设数字化转型。
深化农村改革,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动力活力。改革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不竭动力。山西坚持以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为主线,聚焦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动力和活力。持续强化改革措施集成增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一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整乡试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二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鼓励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长效机制,推广应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测平台,持续推动农村资源资产公开公正流转交易和集体资产监管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三要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实施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重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组建农民合作社,增强服务带动小农户能力。持续开展示范社、示范场创建,组建行业协会或联盟,提升抵御风险能力。因地制宜发展土地流转型和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协会、联盟、服务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快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山西要坚持“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协同推进,聚焦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一是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运用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舆情信访研判等方式,强化日常排查和集中排查,及时发现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并识别纳入监测对象,做到应纳尽纳。加力推动风险消除,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针对性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做好兜底保障;对“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存在问题的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对因灾因意外事故存在返贫风险的农户,符合政策规定的可先行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应扶尽扶。二是持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实施产业帮扶带动工程,按照“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的要求,分类推进帮扶产业发展。鼓励支持各地探索建立以奖代补、以效定补等机制,建立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激发脱贫群众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志气心气底气。持续抓好就地就近就业和有组织劳务输出,深入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支持就业帮扶车间健康发展,统筹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等吸纳就业渠道。三是积极拓展增收致富渠道。因地制宜发展集聚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就业包容量大的特色产业,吸纳更多的脱贫群众,提高务工就业收入。激活农村集体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闲置宅基地等资产的变现能力,有效增加脱贫群众的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山西要深入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乡村发展实际,持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努力开辟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各级党组织要始终将党管农村工作要求贯穿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过程,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宣传和执行好新时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将乡村治理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层层压实责任。要深入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提升行动,选优配强支部书记,建好农村党员队伍,做好凝聚民心、发动群众、引领发展的各项工作,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深化自治法治德治,不断强化乡村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建设。深化村民自治管理,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强化村务监督机构,落实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实现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的有机统一。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加强农村普法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群众依法治事、依法管事、依法办事能力。完善依法维权和矛盾调处机制,全面提升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持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强村民德治教育,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引导农民群众崇德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促进乡村社会长治久安、文明和谐。三是协同多元支持力量,稳步推动乡村健康文明和谐有序发展。发挥农村合作社作用,带动农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挥农村群团组织作用,团结组织好乡村青年,引导优秀乡村青年人才带领农民群众干事创业、勤劳致富。发挥农村社会组织作用,丰富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弘扬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农村新风尚。(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