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非遗进校园 文化共传承

  脍炙人口的莲花落、惟妙惟肖的“老太原叫卖”……近日,2024太原非遗进校园常态化教学薪火工程启动仪式在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富力校区)举行,非遗传承人的精彩教学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非遗、了解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以口口相传为主。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存续状态良好,国家级非遗数量位居全国第三。我们要用新思维、新方法,让非遗“活”起来,并且更好地传承下来。作为非遗传承的重要场所,各级学校特别是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非遗文化的弘扬,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关键。中小学生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阶段,只有形式灵活多样才能提升非遗教学效果。在非遗教学中既要保持原本的文化气质和基因,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优化和创新。要根据非遗文化的特质、地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当下的时代特征,对非遗文化进行研究、发展和创造,将其以更加贴近生活、更加鲜活的方式呈现。在优化中继承,在创新中发展。要借助新的传播方式,善于把握互联网传播规律,综合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VR等新媒体手段,拓展非遗进校园的深度和广度,让非遗文化真正在校园“生根发芽”,不断引导学生当好非遗的爱好者、守护者、传承者。
  “非遗进校园”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大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普及力度、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现代教育体系深度融合。太原市文化馆(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自2017年启动“非遗进校园常态化教学薪火工程”以来,组织莲花落、剪纸、软陶、民歌、古琴等20余个项目40余位传承人,走进20余所中小学开展常态化课堂教学活动1500余课时,受惠师生4万余人次。在一系列活动中,让青少年切身感受到古老文化拥有的无穷魅力,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
  发挥好非遗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独特作用。以文化人,以艺通心。一个非遗项目,就是一本内容鲜活的教科书,就是一堂地域鲜明的乡土课。对青少年而言,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引导青少年自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发扬者。要充分利用好非遗所蕴涵的思政元素,发挥非遗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独特作用,助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创新传承载体和传播渠道,探索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长效机制,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心中牢牢扎根。

王立忠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5-07期

  • 第2024-05-06期

  • 第2024-05-05期

  • 第2024-05-04期

  • 第2024-05-03期

  • 第2024-05-02期

  • 第2024-05-01期

  • 第2024-04-30期

  • 第2024-04-29期

  • 第2024-04-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