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
春天来了,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各种野草花卉,竞相开放,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丰富多彩。看到这些舌尖的美味,根本不用家人催促,我们常常与邻居的发小结伴到田间、野岭,寻找、采掘野菜。舌尖上的春天,我至今仍难以忘怀,那是浓浓的乡恋、乡情。
白蒿
白蒿是春绿的先行者,在和煦的春风的吹拂下,先于众草,于早春抢先发芽。3月的时候,田间地头,在还没有朽腐掉的蒿子下面,一簇簇新苗披着一层灰褐色的软毛,稚嫩的茎叶儿绿中泛白,柔柔地生长着,如绿白蒿于地面。清明前后,正值白蒿风华正茂,人们到野外踏青之时,顺便采集一些,从而让茵茵的白蒿为人们的餐桌生活增添了一道美食。
记得有一次采摘白蒿,前一天看好一处荒坡的白蒿,第二天赶到那里,那片白蒿被人挖了。我又赶到一处,碰上几个孩子在挖,我又跑到另一处寻找,整整一个早上,才采了一篮子白蒿。好费劲啊!为了一餐蒸白蒿用了3个小时。白蒿嫩苗,叶如细丝,似初生松针,色微青白,味微辣。我第一次吃是拌上一些面粉,将白蒿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后,捞出晾凉,拌上蒜泥,那时候调料只有油盐酱醋和花椒。蒸熟后,调好蒜泥蘸了吃,味道清素淡雅,鲜美异常。有了第一次,每到春天我就惦记着白蒿。以后我还吃过白蒿蒸肉,那是5年之后的事了。这种做法是先把白蒿用面裹好,然后上笼屉铺匀;另外拿出炒锅,放底油烧热,下猪肉片煸炒,起锅的猪肉片在笼屉里的白蒿上匀称覆盖一层,开始蒸。这种菜饭一体,浓香可口,肥而不腻,吃后舒服无比。
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只能当柴烧。时令对野菜很重要。正月里的白蒿叫白蒿,尚在襁褓之中;农历二月里白蒿是野菜,可以食用;要是到了农历三月,白蒿成了茅草,就只能当柴火烧了。在吃白蒿中,我还了解到其他药理作用,清湿热、退黄疸之功效,能降低血清转氨酶活性,减轻肝细胞肿胀、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解热、镇痛、抗炎、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白蒿以其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苜蓿
春天充满了生机,也给我们带来了活力。在野菜中不仅看上了白蒿,也盯上了苜蓿。春季,我们发小经常结伴而行,采集苜蓿,由于它独具的味道,也是我们的最爱。苜蓿是一年生或者多年生草本,又名金花菜,在边陲又以“牧草之王”著称。小叶,边缘通常具锯齿,侧脉直伸至齿尖。总状花序腋生,有时呈头状或单生,花小,一般具花梗;苞片小或无;萼钟形或筒形,萼齿,等长;花冠黄色,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由于草质优良,它是畜禽的喜食,在牧区种植面积很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苜蓿产业化规模发展较快,苜蓿的种植面积正在扩大。不仅可用于家畜饲养,也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人们主要食用苜蓿早春返青时的幼芽。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苜蓿是农家的家常便饭。吃法多种,如凉食苜蓿。在北方,农历二月上旬摘其叶茎的前三四节,清水冲洗干净后,开水焯熟,再入凉水浸泡十余分钟以增其鲜,而后可双手轻搓去除部分汁液。备些葱花、姜丝,热油浇过后加食盐、凉拌醋及蒜泥等调味品,调匀入味后既可食用。味鲜美,爽口清脾。苜蓿饺子。春季采摘苜蓿,如家庭富裕有时用嫩尖做苜蓿饺子。其做法是苜蓿叶嫩牙鲜之时将其采摘回家,与事先准备好的羊肉馅、色拉油、盐、葱、姜末等拌匀调制自己喜好的口味,然后用擀好的面皮包成饺子,下锅煮熟后,蘸上蒜醋汁食用,其味鲜美。
苜蓿具有清热的功效,夏天多吃一些苜蓿草可以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同时具有通便的功效,服用苜蓿草可以治疗便秘,具有利尿的作用,服用苜蓿草还可以治疗各种结石病;有补水的功效,服用苜蓿草可以预防贫血。
槐花
春天来了,不知不觉,一股熟悉的香甜味扑鼻而来,我抬头望着路边的槐树:“啊!槐花开了。”
今年槐花开得格外繁茂,白色的、紫色的,一簇簇缀满枝头,白色的槐花如飘洒的雪花,紫色的槐花似成熟的葡萄,洋洋洒洒随风摇曳,禁不住心潮起伏……小时候居住的村庄,房前屋后,随处可见自然生长的槐树。每逢槐花盛开,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去捋槐花,那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会飘出槐花香。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用竹竿自制了一个勾洋槐花的钩子,约上伙伴,去勾槐花。有一次镰刀钩子没有绑好,钩住了槐花,镰刀却掉下来了,差点砸到头上。有人发现后直呼:“吃槐花不要命了。”不过那一串串银铃似的洋槐花,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我忘记了危险,还是继续勾,经不住槐花的诱惑,就送进嘴巴里一把,细细地嚼着、品味着。我将洋槐花带回家,母亲会把采摘下来的槐花淘洗干净,烧开水微焯,再放入凉水浸泡后捞出来晾干,拌少许面粉,铺上纱布,放锅里蒸出来扑鼻的清香,而后放点盐醋,拌出来鲜鲜嫩嫩的槐花菜。不仅凉拌,外婆还会变着法子给我们做成其他的美食,比如槐花煎饼、槐花丸子等,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至今想起来都唇齿溢香。
槐花不仅好吃,还是一味中草药,对于治病作用大了去了。它有保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抵抗力,防止因毛细血管脆性过大、渗透性过高引起出血、高血压,对我们降压、清热、止血的功效都是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