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副刊

黄河挂壁天梯

  •   起初,我以为是隐匿山中的茶马古道;当时,我以为是波澜不惊的曲水流觞。起码,在去龙门之前,我是这么认为的。这源于我对事物想象的偏执,自信中透露着无知。
      大梯子崖不是这样的。它应该形体蜿蜒而广大,意义厚重而深远。之所以在观后说“应该”,是因我管窥蠡测,所见有限;瓢量取水,所知无几。但如果展开联想……大梯子崖上,有我梦中的山水、灵魂的故乡。
      说大梯子崖,许多人可能会迷茫;但说起“鲤鱼跳龙门”,我想:国人的思维就会为之一振。
      相传,上古时期一场大洪水自天而降,风卷水漫、人间哀鸿。大禹为救万民三过家门而不入,勘察地理疏导洪水,最终在如今的河津市龙门山上,率众昼夜不息凿出了两扇石门一般的豁口,引导漫漫河水奔涌而下,终入大海。
      洪水减退,万民安居。但原本居住在黄河上游的鲤鱼被冲出了豁口,骤然跌落于两山壁立、水流湍急的石门之下,致使鲤鱼无法溯流,返回故乡。大禹的妻子涂女娇心中不忍,说道:“能跃上此豁口者,便可化为飞龙,腾云上天……”
      从此,每逢暮春桃汛季节,便有无数的金色鲤鱼聚在石门的豁口下逆流奋跃,不停不歇。偶有一跃而过者,顷刻化为苍龙,腾飞九天之上。此后,化龙飞升之处便被大禹命名为“龙门”。
      明代《三才图会》记曰:此处两山壁立,河出其中,赛约百步,两岸断壁,状尽斧凿,形状似门,夏禹定为“龙门”。东汉《三秦记》亦有记载:河津一名龙门,禹凿山开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逢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
      “鲤鱼跃龙门”,虽不得见其果然,但我希望那些小鱼儿,有朝一日能够鱼龙变化,光耀门庭。沼泽之鹤,尚且鸣于九皋,声闻于野;人生于世,谁又想默默无闻,平凡度过?鲤鱼跃龙门的传说,便有了生命力。传说是某一轶事在民间的口口相传;在数千年传颂中映照民族精神,得到后人的艺术加工,才有了今天别具一格的版本。
      大梯子崖的肇始也是传说。大禹开凿龙门的时候,遭到盘踞在此的蛟龙所阻挠。大禹无计可施,于是在山崖上凿石为梯,登上天庭,请天神制服了蛟龙。大禹所凿之梯,便位于当下临“龙门”而矗的梯子崖。至今,崖上还留有大禹一枚硕大的脚印——其间深浅不一,宛若力有千钧,风怀其中。
      传说在脑海中如3D演绎,立体而又梦幻。大梯子崖如果止步于此,它只能是梦幻的胜景。但它,更有民族历史的厚重支撑。
      大梯子崖位于山西省河津市。东靠吕梁,西临黄河,北望石门,南眺龙门,大梯子崖阶梯悬壁而挂,其间瀑布垂而奔流,风光险峻,令人叹为观止。
      大梯子崖又称“黄河挂壁天梯”。
      石阶为梯,铁链为援,“之”字形蜿蜒朝上。
      这是一条开凿于1600年前北魏时期的军事要道,是古人为了守护黄河天险,用锤子、凿子在悬崖峭壁上一点一点抠出栈道,以登上山顶屯兵守城。它的历史,在现存最早的古代地理总志——唐朝的《元和郡县图志》,乾隆版《乡宁县志》中均有明确记载。
      夜色茫茫,星星点点;铁石金火,汇聚成炬。无数工匠轮番上阵,錾石的星火足以点亮夜的漆黑。山墙平直、阶梯竖折。在每一个平面上,都有錾子一点点凿刻出的条条凹痕。时至今天,阶梯上的纹理中依然有着远古的温度。我想起那些握凿抡锤的古人,在这悬崖峭壁中一锤一锤开凿着他们登天的壁垒。作为石匠,他们遒劲的臂膀曾为某个达官雕刻过高大的门庭,也给某个贵人凿刻过堂皇的墓碑。他们可能没有想到:独有开凿出的这座保护黄河的屏障,得以千年存在,让后人记着他们。
      人是有温度的,即便他们已经远去。就像这座挂壁天梯,自下而上共有365阶。台阶较高,竭蹶而上,并不符合人体工学,设台365阶,是为何意?
      一年365天,我不认为台阶数与之巧合。我总觉得1600年前的那些匠人开凿栈道时便赋予其深意。草木一年一个轮回,人际百年便是一生。当时他们这些平凡的工匠,是否把自己的精血魂魄倾注铁錾,在叮叮当当中开辟一条轮回的天路?如果这般,大禹上天庭的传说与匠人的实地开凿便虚实合一,成了中华民族人心向上的精神图腾?
      不得而知。或许,我就是1600年前转世的一个小石匠,在此故地重游。
      悬临而上,步步登高。阶梯垂直距离99米,在蜿蜒曲折中已是曲径通幽。沿途的佛龛、夹人巷、陷兵洞等等,倒也让疲惫的脚步得以歇息驻足。
      在一处高台上往下俯视,人流如织、车流如蚁,淡青色的黄河如带,束紧在山的腰间。山河如画,这是勤奋不屈的先辈留给后人的美好河山。
      山下的文娱节目已然开始。很远就能听见瓮声的鼓点以及铿锵的乐声。大山包容万物,它放大每一种的声音,自己却沉默不语。也唯有高大与宽博,不必发声。那些洪钟大吕,那些晴天霹雳,乃至于色厉内荏、故作深沉,不也在一段时间之后风流不在、烟消云散?音大者无声。诚然。细想……吾辈渺小耳。在此,也只有高矗的大山、源远的黄河、开山凿石的先民足以称之伟大。
      再往上,山路漫漫,一高一重天。还有“明修栈道”的玻璃栈道,崖壁上的“飞云渡”。在玻璃栈道上往下偷目,深渊凝视,令人觳觫。即便明知无虞,仍然心惴惴兮胆瑟瑟。对此游乐项目,我是心怀微词的。它们挑战了大山的威严,激发了人性的大胆。人还是要有所敬畏的,如果不加束缚,人性的欲望比高山还高,比长河还长。
      攀过栈道,山重水复,峰回路转。转弯,就是七里桃花谷。谷中小桥流溪,春水潺潺,鱼儿徜徉。那条从山中悬崖上暴烈而下、声震四野的瀑布,其源头水系在桃花谷里也是羞涩腼腆,有了江南女子秋波流转、步步生莲的模样。
      什么都会变的。当你决定走那条路的时候,路上的环境也会改变你的性格。
      就像桃花谷悬崖上参差层密的山桃。谁能想到“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竟然会因为思念妻子,在这杳无人烟的山谷中种下如许的桃树?当是如何铺天盖地的思念?这是如何心有不忍的传说?传说改变了我对大禹的看法,他也是有血有肉的人间男儿。我坚信这个传说。否则,山谷悬崖上如此密集、又非人工种植的桃树,难道是天造地设?或许是。那个人儿已经远去,桃花凝睇的思念,感天动地。
      桃花的花瓣是一片不可降解的春天。每年早春,当第一缕暖阳照射,谷中凝聚一冬潜力的山桃便早早绽放,被誉为北方第一报春花。可惜,今年气候反常,待我来时,树上只有些许褐红的花骨朵,并没有看到桃之夭夭、映红山谷的模样。这让我的心情,陡然落寞起来。
      春还未到,山水已秋。岁月易老,一些有关“迟暮”的情绪在我心中弥漫,也突然理解了大禹种桃的初衷。
      再往上,就是山顶。远景近在咫尺,却又远隔重峦。
      累了。我坐在山谷的石台上看溪水流淌,听鸟儿呢喃。有时候想,在此静坐也好。天气正好,不冷不燥,不高不低。心无杂念,一切都是刚刚好。于是在此倾听山水呼吸、抚摸自己的心跳,不再被“鱼跃龙门”的紧迫声所袭扰,不再被黄河艄公的号子所激奋,享受片刻的平静与安宁,有如缘溪行舟,置身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
      待到桃花盛开的时候,再回人间。

    谢旭国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5-14期

    • 第2024-05-13期

    • 第2024-05-12期

    • 第2024-05-11期

    • 第2024-05-10期

    • 第2024-05-09期

    • 第2024-05-08期

    • 第2024-05-07期

    • 第2024-05-06期

    • 第2024-05-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