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副刊

垣曲县的两座寺庙

  •   垣曲县东西两塬的宋村永兴寺和北阳二郎庙,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代建筑文化实体,历经沧桑,仍悠然静坐在云天旷野之下,向后人展示着自身独有的华夏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艺术光彩。
      宋村永兴寺又名重兴寺,位于允西河峪西塬之上的麻姑山下华峰乡宋村的东南角隅。
      寺院坐北向南,中轴线布局,现存有北殿、东耳房、东西厢房、永兴砖塔。原有的山门、过庭、献殿已被毁,今之所存为现今仿建。寺院占地面积4840平方米,南北长121米,东西宽40米。院内树木扶疏,花草葳蕤,环境清幽。
      寺院主体建筑为北殿。北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椽,板筒灰瓦单檐悬山顶。梁架结构为三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前檐柱头斗拱为四铺作单下昂形制,蚂蚱形耍头,仅当心间施补间铺作一朵,出45度斜昂。后檐当心间亦仅施补间铺作一朵。令拱两侧出下昂形双耳,颇具宋金时期古建筑遗风。屋顶脊兽为黄绿两色琉璃相间。北殿作为寺院中心的正殿,其梁架历朝历代多有更换,但形制基本保持着金代风格,是研究晋南地区古建筑演变历史及形制特点的很好的实物参考。
      永兴寺始建于西魏大统十四年,《垣曲县志》多有记载。寺内现存的释迦牟尼像基座记述了修建永兴寺释迦牟尼像的经过,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殿内原有北朝的释迦牟尼石雕佛像1999年被盗,但佛像基座保存完好。基座上窄下宽,四面中部各有阴刻浮雕佛像,正面佛像两侧阴刻楷书文字。全基座人物雕刻精美,镌刻文字字形与所述内容对研究当时的经济、佛教以及汉字演变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该基座经有关部门批准,作为珍贵历史文物于2006年搬移至垣曲县自然博物馆妥为收藏。
      该寺密檐式六角砖塔为清代建筑,造型独特,保存完好,对研究垣曲乃至临、运各地古塔造型演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宋村永兴寺1995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阳二郎庙位于允西河东塬的蒲掌乡北阳村东侧不远,处在中条山南段北高南低的黄土丘陵上。西临村落,前有大路,东边又有通往洛家河矿区的柏油公路经过,交通方便,是当地利用文物资源促进旅游开发、发展地方经济不可或缺的人文景观。
      二郎庙坐北朝南,东西长9米,南北宽6.2米,建筑面积55.8平方米,整体布局精巧别致,气韵古朴典雅。它创建于元代,历经多次重修。原正殿与东西配殿在清代被毁,现有主体建筑为历代重修,其余建筑设施均为今人所为,庙内泥胎神像也为今人重塑。
      北殿正面向南,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梁架结构为四椽栿通檐用二柱,柱头有覆盆式卷刹、阑额与普柏枋相交出头,柱头斗拱为四铺作单昂,补间斗拱四铺作单抄,每间一朵,当心补间拱出45度斜拱。前檐当心间碎板门,两次间为棂条窗,为现代改造。北殿梁脊留有“大清康熙二十八年三月九日重建”的梁脊板,殿内五尊泥胎塑形神像之外,还有清嘉庆十七年重修庙身的石碑一通。
      二郎庙北殿所体现的结构风格属明显的元代特征,其大木构架建造规整,用材规范,举折较平缓,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元代建筑的历史风貌,是元代建筑形制的实体标本。它保存了传统建筑发展和演变的重要历史信息,真实全面反映了当地当时的建筑形制,对研究元代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北殿体量虽小,但建筑构体保存较完整,柱头卷刹、斗拱和梁架等构件造型精美,尤其是其斗拱古朴,构架简练,展示着强烈的时代美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不失为一处具有极高保护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古代建筑遗存。
      该庙2004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村永兴寺和北阳二郎庙都是舜乡垣曲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需要我们很好保护它、研究它,并结合现代功能需要,发挥它历史文物应有的价值。

    王端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5-28期

    • 第2024-05-27期

    • 第2024-05-26期

    • 第2024-05-25期

    • 第2024-05-24期

    • 第2024-05-23期

    • 第2024-05-22期

    • 第2024-05-21期

    • 第2024-05-20期

    • 第2024-05-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