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科技

研讨创新事 问计科技人

  5月27日,在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吕梁市召开科技工作者座谈会。来自全省不同行业的10位科技工作者立足自身研究方向,结合工作实际,为当地科技创新建言献策,助力吕梁高质量发展。这些科技工作者的发言中,不仅对吕梁创新发展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而且对全省转型发展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引进特色资源开展定向研究,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生物医药行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属于投入与盈利周期较长的产业,一个生物医药品种从临床前研究到上市一般需要5-10年时间,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成功的几率小,仅有30%左右,因此,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高技术密集的特点。赵金芬来自山西康欣药业有限公司,公司是专业从事生物真菌发酵及相关医药制剂和保健食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针对吕梁市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现状,赵金芬认为:“研发设计能够适应市场是企业研发的重要策略,目前我国已成为生物医药产业的主力消费市场。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重视中医药发展,特别是把当地中药企业的优势资源加以整合,引进一批真正有实力的专业人才,也可以引进外资或者和一些大型集团联合,盘活现有存量资产。同时,提升创新资源集聚力,构建新的创新平台,成立专门组织,统筹规划,开发新品,把生产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核桃是吕梁市“十四五”规划指出的重要扶持产业,也是吕梁市“985”八大农业特色重点产业链之一。目前,吕梁鲜食核桃发展已成为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一环,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条,在国内形成较强的区域品牌优势。但目前适宜吕梁推广的鲜食品种单一,栽培管理研究基础相对薄弱。
  对此,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种植专家史根生在发言中提出:“适宜吕梁推广的鲜食品种单一,栽培管理研究基础相对薄弱。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唯一的途径就是科研,在技术上领先。一是可以深度挖掘汾州核桃地方优质资源、引进特色资源开展定向研究,丰富鲜食核桃资源类型,健全种质创新体系。二是强化吕梁自主品种培育,通过低单宁白水核桃、保鲜技术等研究,攻克鲜食核桃青皮染色污染及保鲜期短等技术瓶颈,储备一批鲜食核桃新品种,以产品的多样性,提高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吕梁鲜食核桃市场竞争优势,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

政府、园区、企业共同推进,实现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

  作为山西中阳钢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王保勤的研发方向是丝网用材、焊丝、高端建材的前沿生产技术开发。针对企业发展现状,他认为:“随着我省重点产业链不断推进,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过程中,链主企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还需要政府与园区协同努力。比如下游企业的引进,给链主企业在原材料供给、资源共享等方面给予支持,在土地、水电、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只有政府、园区、企业共同推进,才能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产业集群、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同时要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目前企业创新平台还侧重于生产过程中问题解决,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建议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增加此类内容的具体要求,引导企业开展基础理论研究,让科技创新‘新’的名正言顺。另外,还要持续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强化对科技成果、专利、论文、新产品开发及技术攻关等相关成果的奖励;不仅是项目专项资金,也可设立个人奖励,激发创新动力。”
  任菁杰是交城县山西利虎玻璃(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技术中心主任,同时兼任集团下属的山西青耀技术玻璃有限公司企业中心主任,这两个企业技术中心均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主要研发方向一是优质浮法玻璃原片生产装备的提升与先进生产工艺技术的攻关,二是电动汽车智能化后涉及到的车用功能玻璃的前沿生产技术开发。座谈会上,任菁杰介绍说:“利虎集团是全省较大的一家以生产优质浮法玻璃和车用智能玻璃为主业的大型企业,浮法玻璃制造规模在国内排第一集团,汽车玻璃制成品市场占有率全国排名第4,去年已成功打入德系和日系车等国外车型的主机厂,前景十分看好。未来3-5年,随着电动汽车作为智能化移动终端应用场景逐渐成为现实,涵盖了调光、隔热、智能显示等汽车玻璃产业链会变得更长,也更重要。”对此,他建议把乘用车用优质浮法玻璃原片制造及智能化汽车用智能玻璃制造纳入到当地重点产业链中去,补链强链。同时希望科协更有职有权地发挥好科技工作者纽带作用,加强科技工作者的技术交流合作,在交叉学科研究、突破产业链“卡脖子”技术方面能形成合力,为重点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

强化校地、校企合作,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创新链

  身为一名高校教师,吕梁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教授张辰锐一直工作在科研、教育一线。他的研究方向是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目前累计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3项。结合自身科研工作体会,张辰锐坦言:“目前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仍然面临科研经费不足、科研设备短缺等问题,导致部分实验及相关科研工作难以开展。在团队建设与协作方面,目前比较缺乏有效的学生团队以及核心科研骨干,限制了科研攻关能力。因此,希望政府层面能在科研资源、校企合作、博士工作站的协同合作等方面牵线搭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同时,希望加强吕梁学院和市直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建立政府和学校之间的长效联络机制,发挥市直单位政府职能优势和高校人才优势,为重点产业链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李卫萍是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研究生导师,她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心血管生理与药理,探索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在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发言中,李卫萍说:“基层科研人员从事的基础研究特点是模型制备周期长、见效慢,往往一个小项目研究也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或更久,希望科技部门在项目时间研究周期上给予适当放宽。同时,基层科研人员在药物研究中发现基础和临床之间的转化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原因是高校基础研究与临床科室以及药企之间联系不够强,希望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发挥联系纽带的作用,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创新链,及时把科技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链上,增进高校与地区药企之间的联系及合作,更好凝练今后的研究方向。另外,基层科研人员在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方面能力有限,工作中遇到瓶颈问题难以解决,希望地方政府及科技部门能够柔性引进省内外高校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专家,在科研领域给予协助指导。”

本报记者沈佳 本报通讯员白军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6-05期

  • 第2024-06-04期

  • 第2024-06-03期

  • 第2024-06-02期

  • 第2024-06-01期

  • 第2024-05-31期

  • 第2024-05-30期

  • 第2024-05-29期

  • 第2024-05-28期

  • 第2024-05-2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