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科技

助力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

煤粉锅炉实现“超低速”运行

  本报讯(记者沈佳 通讯员李清波)近日,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102课题组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支持下,率先研发了新型煤气化耦合煤粉锅炉低负荷稳燃技术,并在河津市晋控电力河津发电分公司2#锅炉机组建立工业示范装置,完成连续运行72小时考核,成功实现在20%锅炉最大连续出力下的深度调峰运行。该锅炉使用燃用低热值贫瘦煤,深度调峰运行时,最低锅炉蒸发量为每小时227吨,电负荷为73.8兆瓦,排灰碳含量为1.55%,排渣碳含量为1.64%,燃煤锅炉效率为88.75%,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近年来,随着风电、光伏、水电等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逐年提高,电力系统对灵活调节能力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在产能过剩和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大量消纳的双重压力下,提升煤电机组的调峰性能,是保障电网灵活调峰和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
  研发团队负责人表示,实现燃煤火电机组大比例变负荷调峰,是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推进能源供应绿色化转型的重要技术。研发团队多年来深耕煤粉燃烧基础理论,针对低负荷下煤粉锅炉的稳定燃烧技术开展多年技术攻关,开发了新型的煤气化耦合煤粉锅炉低负荷稳燃技术,该技术工艺简洁、运行稳定、投资少、成本低,已形成产业化成套技术。
  研发人员介绍道,我们通过耦合煤热转化提质与高效低氮分相燃烧技术,采用外设的稳燃器,产生高温燃气和颗粒组成的气固两相流产物,并配合合理的气速和分布方式,增加火焰区燃料和热量供给,突破煤粉着火热高、火焰传播性差、污染物排放高的关键技术瓶颈,炉膛内燃烧反应、传热、传质行为有效强化,实现煤粉锅炉深度调峰过程中的安全、稳定、可控运行。
  晋控电力河津发电分公司积极开展燃煤机组灵活性改造,采用该技术,在2#锅炉机组建立了低负荷稳燃工业示范装置。基于该机组锅炉燃烧器布置于炉膛四角,采用四角切圆燃烧方式,整组燃烧器为一、二次风间隔的布置特点,该工业示范装置采用四套低负荷稳燃系统,接口分别位于锅炉A层喷嘴下方,煤种采用电厂用煤,单套处理煤量为每小时一吨。据了解,该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锅炉低负荷运行的煤种适应性问题,与同类技术相比,煤种适应性强、污染物排放低,安全性高、稳定性好,而且投资低、操控性好,维护检修费用低、冷态点火时可完全替代燃油点火,做到电厂“零储油”,技术优势明显。
  团队成员向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以600兆瓦煤粉锅炉运行负荷降低10%为例,按年调峰时间1000小时计算,每年可减少燃煤用量约1.8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量可达4.93万吨,减少排灰量0.37万吨。在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火电机组频繁深度调峰成为新常态,该技术的成功示范将有助于推动行业整体实现提质增效,是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成功典范。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6-05期

  • 第2024-06-04期

  • 第2024-06-03期

  • 第2024-06-02期

  • 第2024-06-01期

  • 第2024-05-31期

  • 第2024-05-30期

  • 第2024-05-29期

  • 第2024-05-28期

  • 第2024-05-2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