窨子沟是一处极美的景致,在已声名远播的龙洲丹霞主景区的东北侧。
20多年前我曾在龙洲工作过,却不知窨子沟,也许正应了眼前无风景之说吧。去年,我在龙洲工作期间的同事老王唤我去窨子沟一游,我还反问窨子沟在哪?老王家就在窨子沟,心想,窨子沟的美,一定是老王一厢情愿的。但架不住老王的几次邀请,就约三四个文友去窨子沟游。本是为完成老王任务,谁知我们都被窨子沟迷住了,竟有些流连忘返!
碧水红岩、花香鸟语,是我进入窨子沟的第一感觉。一条清格粼粼的小河被拦截后,任由峡谷里的红砂岩围拢起来,只能向上、向白云靠拢,而将一棵棵杨柳淹没其中,只余少许树枝孤独地倾斜在水边,蓝天和白云在头顶上,也在船舷边的水中,伸手想捞起一朵白云,一眨眼在手掌里碎成清凉的水珠,串也串不起来,从指缝间滑落水中,化作另外一朵长了翅膀的云。不,是一只长脚鹭鸶从水边飞起,水中的投影轻轻掠过一片浪花后,鹭鸶缩成S形的长颈及尾后的长腿都清晰可见,突然感觉是鹭鸶叼走了从我指间滑落的那一串透明的水珠。不由遐想起来,鹭鸶会把这串大大小小的水晶珠带到哪里?而后送给谁呢?
举目回望,鹭鸶永远不紧不慢的翅膀并不像做贼心虚的样子,倒是我们打扰了鹭鸶这个宁静的上午,我们才是偷风景的贼啊,连这一处小小的峡谷都不肯放过,而恨不能将一道沟里地椒椒的芳香,还有兰花茶盛开的一团团冷艳、野豌豆绽放的一片片热烈,都想带着回去,枕在梦里。
美景养眼,天然成趣,在窨子沟我想与鸟借一会儿翅膀。千姿百态的红砂岩倒映在水中,或龟或鳄,似鱼似鹰,若夸父逐日,如彩云追月,我一时不知身在何处!民国的窨子,是乡亲们为躲战乱在绝壁上凿下的石窟。老王说,他母亲当年和村里人躲土匪在窨子里还住过,窨子盛得下百十号人,碾磨、水井、锅灶俱全,住半月20天不成问题——只是窨子里暗,黑夜白天不分。为知晓时间,人们上窨子要抱上一只报晓的公鸡。说话间船已拐过红砂岩山嘴,在谁“窨子,窨子”的喊声里,远眺窨子,下临水十余丈、上悬岩几百尺,仿佛一段历史的沉重记忆,在崖壁上醒着。一个窨子前还修筑了碉堡似的环形石墙,几个瞭望孔居高临下看着我们,是要防备枪炮的攻击吧?试想,软梯一抽,再想进入窨子,除非长上翅膀。窨子一旁有一个硕大的鸟巢,此刻,让我亲切得不能再亲切了,眼里不由含满泪水……
鸟巢足有2米大小,横条竖枝,顺绕斜缠,在看似无序里,又像深藏什么奥秘在其中。想起北京的鸟巢,设计师一定是参考了一个这样的鸟巢产生的创作灵感,而成就了一项伟大的艺术工程。老王告诉我们,一到夏天,也是水鸟孵化的季节,毛茸茸的水黄鸭一群群的;又指着高悬绝壁上的鸟巢说,那是黑鹳的窝儿,窨子沟里有几只黑鹳哩!早就听说过,近年来由于乡亲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有七八只黑鹳已经落户龙洲了,成为丹霞上空一道最美的风景,每天吸引成千累万的游客,在一条条沟里等待好运的降临。谁要是有幸看到了漂亮的黑鹳飞过,就像讨了一个红运当头的好彩头,一天的心情可想而知!
但我要说的不是这样的好彩头,而是黑鹳以及鸟儿们勤劳、敬业的精神。在我看来,黑鹳完全可以利用那一个个人们早已废弃的窨子,而不用千辛万苦地筑巢。窨子现成,窨子遮风避雨,窨子里多暖和啊!可黑鹳硬是要费九牛二虎的力气,一嘴嘴要叼多少次多少天的柳枝、茅草,精心筑成一个属于它们的爱巢。由黑鹳想着鹭鸶、水黄鸭、鱼鹰,它们一个都没来占据现成的窨子、温暖的窨子,而要一嘴嘴、一天天地忙碌。啊,我真不该有借鸟儿翅膀的可耻的想法,贪婪的我们要是人人长上会飞的翅膀,那还了得,那世界真的要乱套!如果那样,鸟儿即使在万仞绝壁上凿下窨子,也难以躲藏!我们是该跟鸟儿学习,不仅仅是模仿一个鸟巢。
窨子是上不去的,我们也没能等到黑鹳归巢,在一只鱼鹰无视我们存在的盘旋里,船掉头而返。我在想,窨子沟无疑是旅游的好去处,且极具开发的价值,我们旅游的目的,在于运动中饱览风光、陶冶性情;同时,我们的旅游更应该如去窨子沟,也要让我们心灵得到一些慰藉、一些触动、一些启迪。但我又不无担忧,我们纷乱的脚步,会不会让鸟儿们不胜烦恼,而飞离窨子沟、飞离丹霞碧水的景色?
我想跟鹭鸶跟黑鹳鸟巢跟窨子沟的美景说声“再见”,谁知崖娃娃不住声地回着我“再见”“再见”“再见”!文友几个一下来劲儿了,纷纷喊着“再见”“你好”,让崖娃娃一声声回复着“再见”“再见”“再见”……“你好”“你好”“你好”……一时间,窨子沟里“再见”“你好”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回荡在丹霞碧水间。
“再见”“你好”,这是我们的声音;“再见”“你好”,也是窨子沟的声音。我想,这才是我们人与自然应该拥有的和谐的声音。
霍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