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雪霞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化,积淀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历史自觉的丰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这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统筹谋划,增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前瞻性和战略性。一要遵循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规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增强工作的政治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二要发挥文化遗产资源优势,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重大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文化传承中彰显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三要加快构建现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制度体系,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有效落地,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规范。四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形成文化和旅游、教育、科技等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只有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系统谋划,推动文化遗产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才能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强大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
聚焦重点,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一要加强文物立法,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夯实法治基石。二要创新活化利用,注重发挥文化遗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用好文化遗产资源,深入挖掘文物古迹的历史文化内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文化旅游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系统加强文物科技攻关,着力破解石窟寺、古建筑、彩塑壁画等保护传承中的瓶颈问题,提高保护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创新展示传播方式,增进人民群众对历史文化的感悟和认同。四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在盘活文物古建、活化利用革命文物、加强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转化、完善博物馆体系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努力实现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五要突出专业能力建设,加快文物和文化遗产学科建设,强化考古学等基础学科布局,培养造就一批名家大师、领军人才。唯有聚焦重点领域,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科技支撑,才能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断取得新进展、开创新局面。
强化传承,拓展文化遗产时空维度和现实关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一方面,要系统梳理国家和各省份的文化遗产资源,分类推进革命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建筑、古籍文献等不同门类遗产的保护传承。加强重大主题、重要历史节点的研究阐释,加大对独具特色、富有时代气息的遗产项目的支持力度,打造一批承载中华文明、彰显民族精神、体现时代特征的文化遗产资源。另一方面,要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发挥文化遗产熏陶心灵、涵育道德、培根铸魂的独特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人们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文物游、研学游、体验游发展,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发挥文化遗产资源在文化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中的作用,增进人民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只有推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从现实中把握规律,才能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感染力、影响力。
拓展外延,推进中外人文交流互鉴和文明交流互鉴。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遗产蕴藏着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文化遗产,需要不断拓宽国际视野,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从横向看,要以开放、包容、互鉴的思维方式对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遗产,增进不同文明交流对话。积极参与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的国际合作,支持中国文化遗产申报世界遗产,讲好中国文化遗产故事,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统筹中外文物交流展览,传播中华文化正能量。从纵向看,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历史文脉,赓续文化血脉,在传承创新中焕发中华文明的时代风采、永恒魅力。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传播方式,利用高新技术手段,生动鲜活地展现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提高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唯其如此,方能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为世界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让世界了解一个文明、进步、开放的中国。(作者单位:福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