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年轻稚气的脸上,是或淡漠或烦躁的表情;细嫩的手腕上或新或旧、或粗或细的一道道划痕,令人触目惊心……家有中学生的家长,可能不少都经历过类似状况。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有资料显示,不少青少年存在焦虑、抑郁、紧张、孤独等方面问题,中学生抑郁检出率超过三成。有专家表示,患有抑郁症的孩子中甚至有不少来自高收入、高素质家庭。“孩子动不动就发火,回家把门一锁,我们根本和孩子沟通不了。”“和孩子说话小心翼翼,生怕哪一句话触到了人家的逆鳞。”“嫌我们唠叨,不沟通不交流,不知道孩子到底在想什么。”类似情境在不少中学生与家长的相处中出现。
学习负担加重、升学压力增大,加上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着剧烈变化,再加上各种人际关系或有不顺等,对中学生而言,这些都可能是导致其心理产生问题的因素。在这一过程中,父母的作用至关重要,一定要爱孩子、看到孩子、理解孩子,及时与孩子沟通,及时察觉孩子的异常,及时关注并给予正确引导,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撰稿:李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