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思

深刻把握“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根本要义

  

于红

  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这为新时代新征程持续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牢思政课建设的政治属性。政治性是思政课的灵魂,是推进学校思政课建设的根本。始终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思政课建设守正之“魂脉”。
  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一本质定位,着眼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局中去定位、去谋划、去推进,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和造就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广大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敏锐性,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用学术讲政治,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讲深讲透,旗帜鲜明、有理有据地及时回应学生的思想困惑,用信仰的力量点燃学生的理想之光,夯实学生的报国之志。
  要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把实思政课建设的实践属性。实践性是“大思政课”的内核。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只有根植于实践才具有强大生机与活力,才更具说服力和引导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结合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成功经验,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提供了丰富而又坚实的内容支撑、实践源泉。思政课建设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把党的创新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注重用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认识当今世界、当代中国,引导学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把学生关注的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引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共同体,推动实践教学资源互相融通,激励、支持和带领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基层,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要始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准思政课建设的文化属性。文化属性是思政课建设的根基与源泉,思政课的生命力和鲜活度在于文化的赋能与滋养。
  思政课担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具有高素养合格人才的使命担当,是构筑民族与国家思想灵魂支点的精神课堂。要高度重视文化在思政课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充分认识和挖掘思政课的文化属性,不断推动文化资源与思政课建设的深度融合。一要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思政课底蕴,这是思政课建设守正之“根脉”。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有效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与独特优势,固本铸魂,以增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骨气。二要立足百年党史,以革命文化培育思政课红色底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基因密码,“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方向路标,激扬斗志以增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志气。三要立足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史,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思政课生机活力,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理解“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道理、学理和哲理,以增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底气。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广大思政课教师要思维新、视野广,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设计讲授内容和主题,研究学生特点和成长需求,深入挖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要义。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以创新扩展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VR、AR、ER、MR等新媒体新技术,讲述文化故事、展示文化成果、传播文化精神,使教育教学活起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更深刻地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和生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6-24期

  • 第2024-06-23期

  • 第2024-06-22期

  • 第2024-06-21期

  • 第2024-06-20期

  • 第2024-06-19期

  • 第2024-06-18期

  • 第2024-06-17期

  • 第2024-06-16期

  • 第2024-06-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