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乡村振兴

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

  每月3号,太原市尖草坪区南翟村村委会就红火起来,村民挂着笑容进去、揣着口袋出来。“取养老金嘛!300元,足足比去年涨了100元。过了60岁可以领,这钱是村里的老年人补贴。”71岁的村民张秀英,笑容多了起来,“如果之前足额缴纳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还可以再领300元。”
  每月600元养老金,有效改善了该村老年人的生活。“从无到有,从有到好,农民养老金待遇不断提升。”南翟村党支部书记赵建庆坦言,要让农民安心养老,这还远远不够。近年来,南翟村村“两委”持续完善在村老人信息数据库,了解全村老人的基本情况、困难程度和潜在风险,加强村内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相较于城市,农村老龄化更高,面临更严峻的养老挑战。农村养老主体收入少,公共服务资源占有率低。年初,我省安排办好15件民生实事。实施城乡养老和老年助餐幸福工程,新建改造50个城镇社区养老工程、100个农村区域养老中心,改造3000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对80周岁及以上低保家庭老年人补贴餐费……
  让农村老年群体就近养老、安享晚年,是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个必答题。近年来,我省从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入手,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持续扩大养老服务网点,推动政府购买服务,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在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行动中,全省涌现出阳高、昔阳、平陆、盐湖等8个农村养老示范县和75个养老示范村。
  如何织密农村养老保障网,让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近来,全省涌现不少“颐养之家”,他们以农村“两无”(无生活自理能力、无人照料)老年人为服务对象,向其提供兜底养老服务。浑源县西留乡宝峰寨村的“颐养之家”由废弃小学改造而成,餐厅、棋牌室、健身康复场所等养老设施应有尽有。“每月交300元。吃在这儿,三餐不重样。住在这儿,宿舍里床铺、被褥、衣柜和电视一应俱全。”孟全荫老人在此养老。
  宝峰寨村“颐养之家”是大同市在农村养老服务方面的一个探索。该市将“颐养之家”作为“颐养工程”主要载体,聚焦孤寡老弱,建立“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以优化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今年1月,大同市“‘颐养工程’探索农村养老新路子”入选第五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农村养老的另一关键,是要留住乡村健康“守门人”。在河津市樊村镇,有一位年轻的乡村医生,每天坚持出诊看病、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入户随访、整理村民健康档案。说起她,十里八乡的老年人一个劲儿夸:“侯美玲!侯大夫医术高、人品好。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都随叫随到,真是我们这把老骨头的坚实依靠。”“前提是得给人家不错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呀。”该村党支部书记薛民坦言,村里为留住她花了不少心思。
  针对农村养老,业内人士建议: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引导支持各主体参与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探索城乡社区养老共建,推动城市养老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提升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专业性;构建互助养老服务体系,依托农村可用人力资源,开展农村社区养老互助服务。

本报记者郭慧聪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7-07期

  • 第2024-07-06期

  • 第2024-07-05期

  • 第2024-07-04期

  • 第2024-07-03期

  • 第2024-07-02期

  • 第2024-07-01期

  • 第2024-06-30期

  • 第2024-06-29期

  • 第2024-06-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