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整洁干净、屋内清新雅致,走进浮山县东张乡香贯村,一座座大棚拔地而起,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浮山县共有4镇3乡4个农村社区、121个行政村,2022年12月被确定为省级庭院经济示范县,通过以点带面、串点成线战略,力争2025年将7个乡镇全部打造成示范乡镇,推动形成一村一品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截至目前,全县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农户已有960户,户均增收15000元以上。
通过“建设微拱棚发展庭院种植、打造小圈舍发展庭院养殖、搭建生产线发展庭院加工”三个路径,浮山县的庭院经济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乡村经济业态。
秉承与大田作物差异化、互补性发展原则,对照庭院经济户均收入5000元以上标准,依托张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响水河镇、槐埝乡产业帮扶车间,确定了种植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技术成熟的贝贝南瓜、礼品西瓜和拱棚西红柿作物,户均建设100㎡以上的春秋拱棚,采取分茬轮作方式每年种植2-3茬,通过订单联结企业与农户,促进企农合作共赢。带动脱贫人口126人,人均增收3000元。72岁的种植户卫增喜说:“原来我在院子里种菜只够我们自己吃,在村里的帮助下,现在成规模地种西红柿,一年能额外卖5000元呢。”
在不影响人居环境的前提下,浮山县选择天坛镇、北王镇、寨圪塔乡三个乡镇的山上村庄传统养殖区,依托海拔较高、空气流通、农户庭院较大等优势,发展庭院养羊养鸡,通过外出学习和畜牧专家指导,户均新改扩建30-50㎡饲养圈舍,消除封山禁牧影响,规范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效益,以庭院养殖融入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带动脱贫人口89人,人均增收3100元。
针对部分农户庭院偏小,无法发展种植养殖业的问题,着力发展庭院加工业。采取企业提供原材料、中心户示范带动周边户的模式,将生产数据线的九个流程分解到中心户家中,中心户既当生产者又当管理者,形成工位环环相扣、工序层层相连的运营格局,以计件方式增加农户收入,带动脱贫人口95人,人均增收3500元。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