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民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吕梁民歌于2013年被列入山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因目前对于吕梁民歌的挖掘与开发的力度不够,这诞生于雄伟吕梁山脉之间的吕梁民歌,在山西那如海洋一般的民歌艺术花园中,还算不上多么的异彩夺目。对比之下,在黄河对岸的“陕北信天游”和向北不远的河曲“山曲”,却早已名满天下……但其实,同样生长在黄河岸边,拥有着厚重的人文历史积淀与独特艺术特征的吕梁民歌,不仅是独具魅力的晋西北原生态艺术形式,同时也承袭着丰富的黄土文化与黄河精神。更留存着沿黄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共同记忆,因此,吕梁民歌具有着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与当代意义。
吕梁民歌独特审美风格
人们常说:“山歌恰似穷乡好”。吕梁地区历史上自然条件恶劣,吕梁山脉从这里贯穿而过,耕地稀少、干旱贫瘠是一直以来困扰这里的主要问题,人民生存长期处于艰难状态,使用民歌来表达生活的体验、缓解内心的压抑,是这里人民最为直接的选择。但与“河曲”“左权”的民歌以抒情见长不同,吕梁民歌通过叙事性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在事件发展的逻辑思维过程中,通过典型化的艺术手段,反映着百姓真实的生存状态与环境、表达了百姓集体思想中的传统道德观念,生活理解和生存理想,渗透着百姓真挚的情感。在这样的背景下,其音乐风格简单而独特,充满亲切自然之感,在极具乡土气息的内容中,充满着叙事性元素,唱词往往如邻里之间互相招呼拉家常一般,诉说生活、表达心声。所以,对象感与交流感就成为闻者对于吕梁民歌的首要体会,同时,吕梁民歌的叙事感还体现于旋律的缓慢含蓄、委婉而哀怨,那向下的六度跳进接三度向上级进与结尾时的收束性向下,是百姓情感的流淌,更是他们对艰难生活的叹息。演唱时字腔结合的紧密度,在加强了吕梁民歌整体强烈的讲述感的同时,也削弱了抒情性。所以,叙事风格是吕梁民歌具有的独特美感。
吕梁民歌当代价值意义
首先,民间音乐中的民歌部分始终属于“根”性质的艺术形式,吕梁民歌在时光的长河中大浪淘沙,其旋律千锤百炼后,如美酒般甘醇芳香、动人心田,如山间清泉般悠扬婉转、清新自然,更如泥土般质朴无华、直击人心……可以说是滋养其他音乐形式必不可少的养料,是我们当代各类艺术创作的巨大宝库,更是永不枯竭的源泉,所以,挖掘整理吕梁民歌作品、以多角度充分展示吕梁民歌独特的叙事性审美意蕴,探讨吕梁民歌自身的生命力与鲜活感,是更好地为吕梁民歌寻找当下新发展的首要任务。
其次,吕梁民歌是农耕文化孕育下开出的花朵,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着人民的真实生活。在沿黄地区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代表着劳动人民的精神世界。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当今社会,挖掘吕梁民歌的文化价值,可以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揭示深层次的文化因素,重塑中华民族的黄河精神,唤起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
第三,吕梁地区位于晋西北、晋西南,连接陕北和山西,在抗日战争时期,吕梁地区曾凭借其优越的战略位置成为阻敌西进的坚固屏障,保卫了延安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是连接党中央与华北、华中、华南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枢纽,被誉为通往延安的“钢铁走廊”。同时,作为重要的抗日战场,吕梁地区的革命斗争开展得如火如荼,军民团结一心,在抗日战争中一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吕梁民歌中至今保存了例如兴县民歌《贺总司令员到我家》、柳林民歌《下柳林》等较多抗战题材的作品,我们应借助“再唱”吕梁这些优秀动人的民歌作品,来宣传弘扬伟大的太行精神和吕梁精神,这些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吕梁民歌带动文旅发展
吕梁是华夏先民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就形成的区域之一,悠久的历史为这块山川秀美的土地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光辉灿烂的黄土文化和无数名垂青史的仁人志士的足迹。据考证,吕梁民歌发源于黄河水畔与吕梁山间,历史之悠久可追溯到古代巫歌和祭祀秧歌调,并与古已有之的春节“闹红火”习俗紧密相连。作为山西沿黄地区民间音乐独特的留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吕梁民歌保留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除了能够承担唤起民族认同的文化功能之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看作是一种文化资源和文化资产。但吕梁民歌在当今现代化的历史文化进程中,正备受冲击,已逐渐失去生存的土壤,如何让吕梁民歌更好的活跃在当今的文化市场中,是我们急需思考的问题。
再看吕梁地区现有各类文物古迹达5014处,其中古文化遗迹35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区11处,4A级景区11个,自然景区与人文景区旅游资源均十分丰富,还拥有吕梁民歌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之交相呼应,旅游产业的发展可谓前景好、潜力大。但目前由于认识不足、特色不够鲜明,品牌意识不强等问题,吕梁地区旅游开发还十分有限,长期处在“输出大,输入小”的情况中,文化经济新动能释放明显不足,文旅产业急需提能升级,而吕梁民歌作为吕梁黄土文化的一张名片,从远古到抗战,再到当今时代,始终刻写着丰富而真实的吕梁印象,我们可在整理挖掘吕梁民歌作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独特而生动的叙事性风格的审美特征,采用保留旋律的前提下改变风格、改编唱词、重新编写伴奏等多元化的创新方式,与景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结合,再加入吕梁地区代表性的三弦书、弹唱等百姓喜闻乐见又原汁原味的艺术形式,向世界讲唱一个个真实精彩的吕梁故事,助推文旅融合之下的吕梁文化产业发展。
吕梁民歌作为沿黄地区独特的音乐文化形式,其中不仅蕴含了极为丰富的传统和思想内涵、耕作守土的传统道德观念,还记录了长期以来贫苦百姓的生存状态、理想愿望与情感记忆,是我们黄河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在“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文旅融合”的大时代背景下,做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吕梁民歌的工作,需要在多层次挖掘其民歌的叙事性审美特征的过程中,在基本保留民歌旋律的情况下,使其融合当代生活内容,更新伴奏风格,与景区联动演出,排演民歌情景剧、民歌文化体验活动等吕梁民歌进景区的多种模式探索,力争打造出一张吕梁沿黄地区新名片。
丁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