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观看了由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出品,李莉编剧、张曼君导演、陈素琴主演的上党梆子新编历史剧《大汉母子》,这是我读到《大汉母子》剧本后时隔两年看到该剧搬上舞台演出,立体、精彩的舞台呈现,饱满、深情的人物塑造,巧妙的叙事,极致的抒情,令我感到由衷赞叹。一部充满了历史深度、温度的剧作,激荡着上党梆子的艺术光芒,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爱恨交加的大汉皇后。她从一个贤妻良母转变成一个女政治家,从《大汉母子》中,通过母子亲情的视角,为我们认识吕雉、了解吕雉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充满了人文关怀的切口,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吕雉在既定历史形象之外的,从她本人人生遭遇出发所通往的悲惨命运。
文化学者王立群曾对吕雉这样评价:“吕后的德政保证了汉初的政局稳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这些德政很难让民间百姓记住,反而一些突出表现她人性缺失的事件往往被人们放大了、牢牢记住了。吕后一生很大的一个失误,就是人性缺失,这导致她的民间形象极其丑陋。”《大汉母子》中的吕雉,正是在这种人性缺失中反复挣扎,最终丢失了人性、人性异化的母亲和女性。她怀着对儿子刘盈的爱和殷切的期盼,为保刘盈太子之位,以命相搏,同戚夫人立下夺嫡之仇。刘盈登基后,吕雉希望刘盈能够成为一个足以掌管天下的帝王,但她日渐意识到刘盈性格软弱,皇权难以巩固,在戚夫人的挑拨下母子亲情渐行渐远,她对刘盈的失望使她愈发自强狠毒。吕雉在剧中一直呼唤、期盼着人性的美好,她期望夫妻恩爱、母子同心,她一直在寻求心中的那份安全感。事与愿违,在残酷的皇权与宫廷斗争中,她日渐把安全感依托到了权力的掌控,剧中的情节发展为吕雉最终走向了不归路,铺垫了较为充分的心理动机,而吕雉最终没能在这份心理动机中坚守原则,她越出了人性的边界,迷失了自我,丧失了理智,毒死如意、虐待戚懿,变成了阎罗凶煞,通往了人性的黑暗深处。
该剧最后一场,吕雉独坐深宫,银发如雪,临终之际,“怕忆刀下红碎片,怕窥心底血涡旋。怕日日凝神闻儿怨,怕夜夜扪心入梦魇。自从那日杀戮后,执念默默十六年……”她为追逐权力斗争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十六年间在脑海翻腾,展示了吕雉人性最复杂矛盾真实的一面,她的辛酸与泪水,她的凶狠与毒辣,犹如一面镜子,为我们带来了对社会、对权利、对人性、对亲情的深刻思考。
历史就是人性力量的总和。《大汉母子》再现了吕雉的人生细节和内心鲜活的情感世界,她的内心世界是以她不可剥离的母子亲情为基础的真实雕刻,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饱受争议人物的悲剧人生,发人深省。
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