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环保

“小河长”共护母亲河

  为认真落实全省“一泓清水入黄河”的重大战略部署,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美丽中国建设,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伟大实践,7月20日上午,第七届小河长公众教育活动在太原拉开帷幕。
  “大家知道我们常说的“河长制”是什么意思吗?”“我们的地表水可以根据污染的程度分成五类,有谁可以和大家介绍一下吗?”活动现场,面对提出的问题,“小河长”们纷纷举手抢答,现场气氛火热异常。
  一位“小河长”告诉记者:“‘河长制’就是由我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五类地表水中,I类水水质最好,II类、III类水经过处理都可以喝,IV类、V类水水质较差,劣V类水就是污染比较严重的水,就像臭水沟的水。”
  随后,志愿者们带领“小河长”们来到汾河二库、汾河上兰段,现场指导他们用取水器采集汾河河流水样,进行水体pH和硬度的测量实验,透过神奇而直观的化学反应效果,向“小河长”们揭示水的秘密。
  志愿者指着手里的水说:“这里有一些判断河水水质比较基础也是比较重要的数值,如水中的溶解氧偏低,不利于鱼类等生物生存;而我们平时的饮用水对溶解性固体数量也是有一定的标准要求的,溶解性固体数量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小河长”们不时点头,活动中,他们纷纷表示,通过寻找河长公示牌、取水样检测、任务发布等板块,学习了“河长制”相关知识。
  本次活动由太原市河长制办公室、太原市生态环境局主办,太原市萌芽环保协会承办,是“小河长”项目开展的第七年,是公众参与保护母亲河的重要载体,更是全民弘扬生态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活动当日,有20余组家庭参与了现场体验。“这种互动体验的方式很棒,孩子们不仅能听能看,还能动手操作,通过参与实验测量河水的pH值,真正过了一把‘小河长’的瘾。虽然太阳很晒,但孩子们个个热情高涨。另外高温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意志力!”陪同孩子前来参加活动的王女士表示,“小河长”就是需要在现场实践中才更有意义,在这里结合“我在太原有条河”的护河主题,孩子们印象更深刻,活动也更有效果。
  下一步,太原市有关部门将动员更多学生与家长一起参与河流保护行动,共同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为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7-24期

  • 第2024-07-23期

  • 第2024-07-22期

  • 第2024-07-21期

  • 第2024-07-20期

  • 第2024-07-19期

  • 第2024-07-18期

  • 第2024-07-17期

  • 第2024-07-16期

  • 第2024-07-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