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不负时光。7月20日,在晋城环城高速五门大桥上,养护人员在防撞墙马蹄部位安装防护铝板。“这是环城养护工区创建标准化路段的一大亮点。”技术员冯超说,该项养护技术可以有效阻止阳光暴晒、雨水冲刷及融雪剂腐蚀,经过一年的使用测试,效果显著。
入夏以来,山西交控集团晋城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按照“一路一方案、一路一特色”工作要求,围绕“品质、精益、安全、创新、绿色”五大特色,加速推进标准化路段创建,稳步提高日常养护管理质效,不断提升司乘出行体验。
在高沁高速K81+500处,养护工人身背灌缝胶桶,手持出胶工具,对路面裂缝进行灌缝作业。与传统灌缝作业不同的是,作业采用了常温灌缝胶,灌缝后的路面无明显修补痕迹,缝隙填补也更充实平整。据统计,新工艺每延米可降低近40%的成本。
据介绍,沥青路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如果不及时修补,会使水分、油污渗入路面内部,加速路面损坏,灌缝处理可以有效避免路面基层的侵蚀。但在长期实践中,养护人员发现传统的灌缝作业不仅费时费料,而且作业后道路美观程度降低,车辆行驶中存在轻微颠簸感。在反复测试、横纵向对比后,高平养护工区将常温灌缝胶工艺应用于路面养护工作中,养护人员仅需身背灌缝胶桶即可灵活自由作业。
“把无人机飞到那边的高边坡再检查一下。”在阳翼高速K147+042处,养护人员利用无人机巡查高陡边坡及排水设施安全隐患,确保安全度汛。
阳翼高速地处不良地质路段,道路两侧多高陡边坡,恶劣天气下需防范地质灾害风险。标准化路段创建以来,沁水养护工区将工作重点放在边坡安全治理方面,在日常养护及专项排查整治工作中,养护人员通过“步巡+无人机巡查”的方式,提高了巡查频次、加强巡查力度;在恶劣天气下,利用精确定位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地质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研判分析,针对性开展病害处治,将安全理念贯穿于标准化建设始终。
在阳翼高速K38+700处,阳城养护工区作业人员将腐蚀损坏的水泥混凝土路缘石挖出后,换上了黑色的沥青路缘石。养护班长董建光说:“标准化路段建设可少不了我的‘黑’科技哩!”
更换路缘石、路边石及沿线拦水带是阳城养护工区实施自主创新的一项重点工作。为了做到高标准创建,阳城养护工区使用了自主研发的“废旧铣刨料预制路缘石”,这种路缘石由废弃沥青路面铣刨料加特制胶粉冲压制成,相较于水泥混凝土路缘石,其强度、韧性、耐腐蚀性、耐风化性大幅提升。经过三年的测试路段使用,这种路缘石外观、性能均无损坏,因此在此次创建工作中得到全面推广使用。
绿化与美化并重,生态与景观并行。在晋济高速K1054处,养护人员忙着对匝道口的树木进行修剪和浇灌,并对高速公路周边环境进行美化、绿化。
从去年10月开始,晋城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启动了路域环境整治和小广告治理专项行动,确保安全、舒适、洁净的高速公路通行环境。在此基础上,晋济养护工区依托南太行山植被茂密、自然风光独特的优势,积极探索推进“绿色高速”标准化路段创建,持续完善高速公路沿线设施,重点对中央分隔带、道路两侧开展绿化美化工作,着力打造原生态绿色长廊。
通过因地制宜、因路制宜的全面绿化和景观设计,做到了花草相得益彰、乔灌错落有致,使高速公路与原生态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提升了“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驾乘体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的品质需求。
赵志海 崔震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