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至13日,运城市举办研学课程讲解大赛,来自全市各县(市、区)文旅局推荐的27名讲解员各展风采,带来别开生面的趣味研学课程,包括圣天湖之旅、澄泥砚之旅、煤矿之旅等深度体验,让研学游“研有所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自古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只有制定研学标准,为景区、旅行社等设定准入门槛,才能切实丰富研学产品供给,推动研学游高质量发展。
研学游又称研学旅行。今年暑假期间,各大旅游平台、旅行社纷纷推出新的研学游产品。从博物馆发现之旅到自然探索活动,从走进国内高校到参加海外游学,研学游热度持续攀升,相关产品预订火爆。喜中有忧的是,“研学游变到此一游”“月入一万不够研学7天”等吐槽声也不时出现。
山西是文物大省、非遗大省,大力弘扬尧舜德孝文化、关公忠义文化、晋商诚信文化、能吏廉政文化,深入开展“老字号嘉年华”活动,推动老字号企业“走出去”“活起来”。这说明,山西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研学游,具有独特优势和有利条件。
运城市推出“华夏寻根游、国宝文物游、古建遗存游、黄河文明游、非遗传承游”5条精品研学线路,设置10项精彩的非遗实践课程,让学生感受绛州鼓乐的奔腾激昂、领略蒲州梆子的腔高板急、尝试简单的鼓乐打击和蒲剧表演,亲手制作花馍、老粗布、剪纸、掐丝珐琅、澄泥砚等,通过沉浸式与情景式体验,领略三晋文化之美,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研学游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最终都要回归教育的本义。要挖掘特色主题,丰富研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的趣味性、知识性、科普性相结合,确保真正实现“有研有学”。
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