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副刊

一场书法展 圈粉俄罗斯

  • 在圣彼得堡儿童图书馆刘洪生举办《走近书法》讲座。

  • 刘洪生书法作品《沁园春·雪》

  •   这个夏天,俄罗斯掀起了一场“汉字风”。
      7月31日,《万里茶道上的中华书法艺术—刘洪生书法作品展》在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展出。著名书法家刘洪生没有想到,自己的一场书法展让俄罗斯国家博物馆成为俄罗斯民众出行的打卡地。他们的目的就是——看书法,感悟汉字的形意之美;学书法,品味书法的独特魅力。由于备受关注,本应是为期10天的展览,现在将持续到9月15日。
      8月19日下午,雨过天晴后的太原清风徐来凉爽宜人,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从俄罗斯归国的刘洪生。

    银钩铁画 共话中俄友谊

      历经风雨,历久弥坚——当这8个雄浑遒劲的大字在俄罗斯国家博物馆甫一亮相,围观者掌声四起、经久不息。这是当地时间7月31日,《万里茶道上的中华书法艺术—刘洪生书法作品展》展出时的情景。
      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也是“中俄文化年”开年之年。此次展览不仅是中俄文化交流的一次盛事,也成为“中俄文化年”亮点活动之一。
      刘洪生介绍,此次展览共展出作品80余幅,主要围绕传承、创作和教学三个篇章展出。在传承上,通过临摹古代书法名家碑帖的作品,以笔触细腻、气韵生动的特点,将古人的风采与智慧完美再现;在创作上,他的楷书作品《沁园春·雪》字形结构饱满大气、线条稳重富有力度,一笔一画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既展现了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上,通过展出个人日常书法教学的手稿,从每一笔的起收到每一字的俯仰生姿,从每一列的行气到每一篇的章法,甚至每一条辅助线,让俄罗斯民众更容易、更深入地了解书法学习书法。
      展览还展出了助展作者王利蓉女士的多幅书法家画像作品和鲁迅美术学院在校学生刘维艺的小楷、草书作品等。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了语言和地域的界限,成为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这不仅仅是一次书法展示,更是一次心灵与文化的深度对话,引发了中俄各界人士的友谊共鸣——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迎来首位中国书法家的个人展览,这不仅是博物馆的荣幸,也是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俄罗斯国家博物馆代馆长芭缤娜在开展仪式上表示,此次展览的举办必将进一步推动两国文化的深入交流。
      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馆文化领事宋振佳说,刘洪生书法作品展无疑为中俄建交75周年献上了一份厚重的文化贺礼,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俄两国在文化艺术领域日益加深的理解。
      中华文化促进会圣彼得堡代表机构主任乔翔鹏表示,作为本次活动的策展人和旅俄华侨,非常荣幸能与俄罗斯国家博物馆携手从民间共同推动中俄文化交流,这将是万里茶道中晋俄商贸文化中心未来的使命。
      此次展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给予了全面指导,并发来贺信。刘洪生兼职的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也发来贺信。
      据了解,今年6月,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在太原举办了“俄罗斯文化中的万里茶道”图片展。本次书法展是中俄文化交流的呼应与互惠。

    一撇一捺 搭建文化桥梁

      展览时展出作品理所应当,但为什么要展示教学时的手稿?在刘洪生的工作室,记者见到了这些手稿。
      这都是一些裁纸时留下的边角料,每条长约30厘米、宽约15厘米不等,刘洪生在这上面书写展示,用于日常教学。上面是一个或几个笔画,或是一个字的起笔、收笔,或是字的间架结构分析,可以说是教学中节约资源、变废为宝的小妙招,再普通不过了。
      “普通的东西更有生命力和说服力。”刘洪生说,既然去俄罗斯传播中国书法文化,就要从一笔一画做起,从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说起。于是,他把这些手稿整理好、裱起来,带到了书法展上。
      果然,这些手稿生动直观,展示了每一笔的起收运转、每一字的俯仰生姿,加上他现场演示书写,再经俄罗斯媒体报道传播,一时竟“俘获”了无数俄罗斯人的汉字“书写心”。
      在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观展的圣彼得堡天才少年班学员们激动地说,刚在山西参加了《“万里茶道”跨境旅游合作青少年入晋研学》,就和几位老师再次相聚,感到十分高兴。
      展览期间,刘洪生应邀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圣彼得堡儿童图书馆举办了多场《走近书法》讲座。他从秦代《里耶秦简》入手,让俄罗斯听众在2200多年前的乘法口诀中感受中国汉字的音、形、意之美,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汉字的肇始、字形的演变以及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诙谐幽默的课堂语言、引人入胜的课堂模式,让并不熟悉汉字且语言不通的双方,在美学互动中达成心灵相通的交流。现场交流时,俄罗斯听众踊跃发言,分享自己对于中国书法的理解和感悟,互动氛围热烈异常。讲座结束后,刘洪生还对俄罗斯书法爱好者的作品进行了点评指导,并且挥毫泼墨,为大家赠写了“福”字等作品。
      在俄罗斯期间,刘洪生老师还偶然结识了一位冬宫首席摄影师,这位摄影师在观看书法展后,灵机一动想和刘洪生合作拍摄《书法与芭蕾》系列摄影作品,将芭蕾与书法之美、东西方文化之美,通过摄影的形式表现出来,两位艺术家顾不上看涅瓦河的美丽风景,很快就沉浸在作品的创作之中。两人相约,将继续交流互鉴、进行深度合作。
      此次活动引起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圣彼得堡78频道等10余家主流媒体给予高度关注和报道。有媒体称,中国书法作品在俄罗斯国家博物馆的灯光下熠熠生辉,不仅让俄罗斯人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激发了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与探索欲。

    横平竖直 但求翰墨飘香

      “一路走来,让我最幸福的就是和学生们在一起,沉浸在营魄抱一的世界。”刘洪生坦言,在成为书法家和书法教育家之间做个选择,自己更愿意做教育。
      事实确如此,致力于书法教育30年的他无怨无悔、一以贯之。
      年轻谦和、博学儒雅、敦厚善良、幽默风趣,是刘洪生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一谈起书法,他就认真地说,“我为书法而生,我愿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书法事业。”言语间,满满都是他对书法艺术的虔诚。
      为推动书法进课堂,他应邀赴上海、广西、江西、重庆、广东、河南、四川、辽宁及山西等地培训书法教师5000余名。30年来,他孜孜不倦编著各类书法教材10余种,被誉为“快乐书法”的使者。2017年,由他担任范字讲解和技法审定的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国标教材《书法练习指导》正式进入中小学生课堂。更为可喜的是,他的不少学生不但成为书法专业的大学生、硕士研究生,而且站在书法课堂上,继续着传承着“快乐书法”。
      “没有任何诱惑或者困难可以让我终止对书法的热爱。”不是誓言,却有铁骨。刘洪生8岁学书,40年来笔耕不辍,潜心研习书法。如今,他是教育部审定国标教材的编写者、山西省宣传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人民日报》曾报道说,“刘洪生教授的作品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开展对外交流互鉴做出了积极贡献”。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看过他的书作之后,给予高度评价并亲自为他的作品集题字。
      如何把书法讲得简单明了,一直是刘洪生探索和追求的教学目标。他编写了“我爱写汉字”微信小程序,制作了近50集的书画动画片,旨在增进对汉字字形的理解和字的内在艺术意蕴的认知。此外,他持续在社区、中小学、大学举办书法公益讲座,面向社会不同群体开展“走近书法”系列讲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环顾工作室,只见四壁张贴着刘洪生手书的楷书《治家格言》、行书《秋声赋》,再配一副对联“襟怀洒落景常胜、雨物空明天共游”,一幅幅书法作品墨香四溢、温润心灵,仿佛在启迪心智、引领风尚。这时,刘洪生铺开宣纸、晕开笔墨,一笔一画写下了“竹虚受益梅静延年”八个字。他说,这是此次俄罗斯之行的深刻感悟,也是初心使命地再宣示、弘扬书道地再出发。

    本报记者李婷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8-22期

    • 第2024-08-21期

    • 第2024-08-20期

    • 第2024-08-19期

    • 第2024-08-18期

    • 第2024-08-17期

    • 第2024-08-16期

    • 第2024-08-15期

    • 第2024-08-14期

    • 第2024-08-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