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园各个出口终于解封了。这样,我又可以像春天一样,爬上东南角的那道山坡,就近路上班。这对我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件省力省时又浪漫的事。每天踏着钢砖水泥奔波的双脚,急需在柔软的泥土里走走,感受一下泥土的温存,接一接大地的气息。
山坡上的小土路在盛夏繁密的草木丛中蜿蜒伸展。初生的阳光照在遮阴蔽日的树叶上面,漏下来斑驳的光点,铺在山路上。我就踏着这神奇的光斑,穿越在一个遮蔽的世界里。隐身其中,听见自己上山的脚步声,嗒嗒响在身后。
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箫声。密林里总有雅士藏身草木深处,吹箫,或拉琴。大园里有一口假井,每天都可见一位老者在假井边拉二胡。那是一口虚设的水井。大约是园林建设者想在公园里设置一些让人忽而想起故乡的事物。于是,他们在山道边,靠近松林的地方,造一口水井。说是虚设,是因为它不是真的水井,不能打水,也不能使用。虽然井口上架着辘辘,辘辘上缠绕着井绳,井绳的一段探入井下,逼真到你以为能打上水来。靠近一看,井口下不到一米深的地方,是石头瓦砾与杂草。造井也是造景,造得如真,但却是毫无乡愁可言的。甚至连拍抖音的网红也不到井上去拍。但寂寞的井上,却每天有一位老者在那儿拉二胡。他的神态,以及在清晨传遍大园各处的胡琴声,空茫,通阔,让人在坚硬忙碌的人间,突然获得片刻的闲情。
我却因此想起了父亲。
父亲的生命里是有音乐的。这个音乐情结源于他曾经是一名司号兵,他的音乐初级培训班,是在陵川的号兵班,从认识号谱开始的。但我不敢想象年轻的父亲吹着冲锋号,穿越在生死一线的战场。很多次,我试图去想象,却发现我无法把父亲想象成一个英雄。父亲是个平凡的人,平凡到他只是一个父亲。
从我记得事情开始,父亲每天都会带我到老井上去。穿过狭长的土街,到那口养育着村庄的老东井上去。父亲挑着大水桶,我提着小木桶。父亲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父亲把手握成一把冲锋号,对着乡村瓦蓝的天空,“滴滴嗒嗒”地吹。我也学着父亲把小手握成冲锋号,对着乡村瓦蓝的天空,“滴滴嗒嗒”地吹。我们穿过死寂的乡村,乡村便有了音乐。
父亲还有一把二胡,我记得那把二胡很旧,一根弦。它长年挂在老西屋的墙上。听母亲说,是一位战友送给父亲的。在川康边境打完仗,父亲背着那把二胡从西康回到西安,从西安回到高平。一路有战友的情谊和二胡声伴着他度过漫长的旅途。走到村子里,已是深夜,一只野狼跟上了父亲。
从千军万马的死绝中生还的父亲,在深夜的旷野上与一只孤狼相遇。一双闪着绿光的眼睛,让父亲下意识地惊觉起来。他不敢跑,也不敢停。他后背发冷,那只饿狼随时可能从背后扑过来。没有死于战场的父亲,却可能成为一只狼的口中食。情急之下,父亲取下背上的二胡,使劲拉开。
胡声顿起,野狼惊骇,四野寂然,只有昂扬的二胡声,像一声声胜利的冲锋号,击退了野狼的进攻。野狼突然掉头逃走了。父亲嘘了口气。重新把二胡背在背上,走回家中。从此,那把二胡就成父亲的过命战友,它伴着他走过半生苦清的时光。
夜深人静时,父亲独自一人坐在村中的老槐树下,拉一曲。谁家婚丧嫁娶,父亲也混进鼓乐班团,跟着拉二胡,打竹板。父亲拉二胡的时候,很陶醉,神情专注忘我。母亲说,父亲是个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硬骨头,不会拐弯,也不浪漫。但在我的印象里,父亲却不是这样,浪漫与音乐也不专属于母亲。父亲有父亲的情怀。在我进入父亲的生活时,父亲已经40多岁了,那把二胡已经不能用了,挂在老土屋的墙上,成为父亲的影子。但是父亲会时常把他取下来,抹去上面的灰尘,打起开拉的架势,手动弦动,父亲身体也随着手的节奏开会摇动。脸上显出陶醉的神情。再后来,那把二胡就不见了。父亲的乐器,就只有徒手握成的军号。父亲能不借助任何器物,发出穿越山谷的号声。
我把自己从父亲的号声里拉回到远离故乡的这口井边,注视着那位老者。他很像父亲。此刻,他正把父亲拉过的那把二胡绑在树上。回头坐在井边。他看我,又好似没有看我。他的神情酷似父亲,我突然鼻子发酸,眼泪从那里掉下来。
我走过假井,让游离的自己回到大园里。我确信,这半年来,大园给了我一切。意外的宁静,草木深情的启示,风与树的知语,雨珠在绿叶上的默望。还有我在其中的身心之行、之悟、之悦。
时光像一棵隐没在万木园中的椿木,我立于树下,听见园中的箫声,箫声里,自己的童音似乎从故乡传来:椿树椿树你是王,你往粗来发,我往高处长。你长粗来当梁檩,我长高来穿衣裳。椿树椿树你是王,你往粗处发,我往高处长……
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