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文艺论述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回首百年电影发展史,电影从本源上看去就是群众性、大众性和人民性艺术的杰出代表,将人民生活搬上银幕,让人民成为荧幕叙事主体,为人民奉献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最终促进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回报人民对艺术和艺术家的养育之恩,构成了社会主义电影或人民电影的主体审美理想。新时代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同样不例外,艺术家聚焦农民群体的生活方式、精神价值、审美追求进行深入反映,坚守人民性立场自觉为人民大众服务,特别关注个体生命人性和情感的书写,将人性的关怀、情感的安慰和希望的寄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阐述乡土中国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和当代审美理想,希望通过艺术去照亮新时代农民群众的奋斗历程。同时,借助人民性叙事,透过乡土社会变革努力揭示乡村振兴的本质规律和必然趋势,以艺术的力量促进个体生命的幸福、自由和自信。可以说,新时代农村电影在人民性表达方面进行了全新探索,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梳理。
聚焦乡村边缘人和边缘群体进行深入表达和深情书写。边缘往往是非中心和非主流的代名词,他们多是被遗忘者、被损害者或沉默者,但是,典型的边缘个体和边缘群体本身就是中心,他们恰恰是洞悉生存困境和历史积弊的重要窗口,也是承载社会苦难和生活磨难的无名主体,书写边缘人和边缘事即是对中心话语有效抵近的极好叙事策略,从而促进了个体叙事和主流话语之间的同频共振,强化了边缘和中心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实现了人民性和文化领导权之间的有效互动。例如,张艺谋团队创作的《第二十条》可以看作是农村法治题材电影的代表作,片中立足基层乡村的人民性叙事立场旗帜鲜明,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主控叙事驱动作用,村民王永强和郝秀萍夫妇为手术费欠下高利贷,继而引发债主村霸刘文经强暴妻子反被刺死的悲剧,最后王永强被判定正当防卫有效,为许多追求公平正义者点燃了希望之光,这种由边缘而中心的人民性叙事策略成为电影成功的制胜法宝,边缘人获得公平正义是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晴雨表,换句话说,全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取决于弱势群体公平正义的实现程度,他们的权益保障成为社会道德法治水准的浓缩、表现和确证,依托边缘个体争取公平正义的成功实践,宣示了权力机构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本思想和执政理念。此外,王宝强团队创作的《八角笼中》、白志强团队创作的《拨浪鼓咚咚响》、陈建斌团队创作的《一个勺子》、忻钰坤团队创作的《心迷宫》《暴裂无声》、贾樟柯团队创作的《山河故人》、毕赣团队创作的《路边野餐》均属于新时代农村电影人民性叙事的优秀代表。
围绕脱贫攻坚大时代的共鸣英模人物大胆创新开掘。其中有本土涌现出来的脱贫攻坚中的模范人物,有城市致富后反哺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也有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的青年英雄,与传统的扶贫题材农村电影人物塑造相比,新时代农村电影更加注重世俗英模人物的共情叙事和共享表达,这种充满对话性、平民性和动员性的共情叙事,既是对人民性叙事的拓展和深化,又是对接受主体的有效激活,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故事再创作的剧中人,艺术家成功建构了一种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话语内核的表达立场,实现了个体愿望和社会愿望的共情表达,揭示了人民文艺的特质和本质,彰显了人民文艺为人民的实践性品格。
例如,农村题材电影《秀美人生》中的大学生村官黄文秀、《十八洞村》中的扶贫队员小龙即是千万普通村干部中的模范代表,他们的先进事迹吸引了许多大学生自愿报名前往艰苦地区扎根奉献,源于人民并反哺和回报人民成为他们的人生追求,奔赴基层自讨苦吃成为许多大学生的自觉行动;《一点就到家》中的魏晋北、彭秀兵、李绍群三个性格迥异的年轻人演绎了电商小哥的乡村创业传奇,在青年先锋的带领下村民和网民结成了网络文化的共同体,以新质生产力建构新质创造力和新质生产关系,弥合了现实乡村世界和虚拟网络世界的鸿沟,农民个体成为现实和虚拟之间的主体存在,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意志在交互融合中走向和谐共生;《我和我的家乡》中张北京的乡下表舅、老范、乔树林和马亮等皆是小人物拥抱梦想的榜样,他们将个人理想和集体理想很好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日常实践与主流召唤之间的同向发力,在最终的归宿和最高的情怀上都想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彰显了一种崇高而美好的时代情绪和当代精神,画出了一个筑梦和圆梦的最大同心圆,诠释了人民文艺即是共享文艺的内涵真谛。
可以说,这些作品创造出为广大人民服务的新的人民文艺,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英模人物都有自己的激情、梦想和理想,创作者从乡土情结、大地母亲、感恩报偿等多方面挖掘人民性叙事的潜在动力,避免了宏大叙事对个体叙事的遮蔽和覆盖,从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塑造小人物的成长史和奋斗史,挖掘了这些平凡个体身上蕴藏的历史自信、人格自信和文化自信力量。
立足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拓展人民性表达的可能空间。持有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正确立场、正确实践无比重要,这是我们走向文化自信自强的根基和进路,唯其如此,才能在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促进人民文艺的高质量发展。例如,农村题材电影《百鸟朝凤》讲述了焦三爷守护传统文化免受庸俗文化侵蚀的悲壮故事,借助人民性叙事阐述了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的重大意义,强调了传统文化坚守和发展的当代价值,“百鸟朝凤”这支享誉中外的名曲,实质上是一种乡土社会的人伦秩序和道德文化,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奏“百鸟朝凤”,隐喻着传统礼乐文化引领之下的社会生存秩序,影片对于建构新时代健康的差序格局和集体人格具有启示和警示价值,今天,只有站稳文化自信的脚跟,才能实现文化自觉和自强的强国梦想。
人民性是新时代农村题材电影创作的主流和主线,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人民电影只有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必由之路。
薛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