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副刊

筚路蓝缕数十载 百花齐放谱华章

——新时代中国电影历经风雨携手共赴文化复兴

  •   走过筚路蓝缕的革命岁月,历经热火朝天的改革浪潮,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75周年华诞。回望历史,文艺工作者薪火相传,以如椽之笔绘就民族时代画卷。站在历史的新征程上,文艺工作者力求创新,借媒介融合与技术革新之力,以优秀的作品展示时代的风云变幻,用流动的影像激励民族的奋发图强,谱写出振奋时代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最强音符。

    沧桑历程 与时偕行

      “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新中国成立初期,思想文化“破”“立”并举是新生政权得以巩固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马克思主义信仰得以巩固的内在要求。在特殊的历史语境下,电影不仅是丰富生活的文化娱乐方式,也是革命斗争的重要政治武器。以《白毛女》《南征北战》《上甘岭》《英雄儿女》为例,这些作品再现革命历史和时代的变革,讴歌革命斗争的胜利,尽管具有浓郁的政治色彩与社会宣传意味,但无疑作为精神补剂鼓舞着广大人民群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文艺创作也随之迎来了春天,一批批结合时代主题、展现时代人物、歌颂改革开放新生活的优秀作品相继问世。电影《小花》《牧马人》和《芙蓉镇》不仅记录了对历史的反思与社会的变迁,还深刻探讨个体命运与时代的关联;电影《城南旧事》《庐山恋》《天云山传奇》塑造了一个个散发着人性光辉的角色,传递了善良、正直、坚韧与友爱的普世价值观,增强了观众对美德的共鸣,也为中国电影在道德深度和情感表达方面赢得了口碑与赞誉;《秋菊打官司》和《活着》则是揭示了在改革浪潮下普通人真实的生活困境;以张艺谋和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更是扛起了中国电影的“大旗”,凭借《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我的父亲母亲》《黄土地》等一系列作品在国际电影节大放异彩,透过对个体命运的刻画,反映出宏大的历史图景和民族命运的曲折,成功地实现了民族文化与全球语境的交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文艺创作开始探索商业文化与主流价值观的结合,电影成为一种“文化商品”,呈现出“商业元素与意识形态话语共存”的叙事格局,这一转变使得影片不仅要在商业市场中获得认可,还肩负起意识形态传递的责任。其中,《建国大业》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采用“类型融合”创作模式,汲取历史、剧情、战争等多种电影类型的精华,不仅凝聚了内部的文化共鸣,也以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形象向外界传递出中国积极进取的姿态与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战狼2》《红海行动》《万里归途》等一系列新主流电影,以极富感染力的视听语言将每一段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娓娓道来,以高端数字技术打造出银幕奇观化的宏伟战争场景,将国家的宏大形象寓于细腻的影像语言之中,成功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及商业性三者的融合;《志愿军》系列更是通过精湛的视听语言与感人至深的叙事结构,将家国命运与个体英雄巧妙交织,不仅通过个体命运的跌宕起伏凸显出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更再次彰显中国电影的文化自信与历史责任。

    以民为本 映照苍生

      艺术创作紧扣时代脉搏并追随时代洪流不断奔腾,成为反映社会思潮、激发集体共鸣的强大载体。影视作品更是承载着时代的梦想与渴望,折射出人们对过去的反思与对未来的追求。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艺作品以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英雄人物和社会主义建设为重要主题,在时代变革的宏观背景下,艺术创作也从集体主义的宏大叙事过渡到对日常现实与个体体验的深层挖掘。电影《今夜有暴风雪》《牧马人》《蹉跎岁月》以普通人的情感、选择和命运为媒介,将其与国家的历史进程紧密交织,不仅彰显出国家与个体在时代发展中复杂共生的关系,也通过微观叙事映射出宏观社会结构的变革。除了创作主题的转变,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开始由理想化的集体主义英雄逐步转向复杂多元的个体,体现了个体在历史变革境遇中主体位置的嬗变。电影《红高粱》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体现了显著的突破,“我奶奶”作为影片的核心人物,从一位命运坎坷、被逼嫁的弱女子逐步成长为敢于同命运和压迫斗争的新女性形象。《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不仅是个人情感悲剧的体现者,更是历史巨变中的个体精神困境与身份焦虑的符号象征,他复杂的性格与矛盾的心理挣扎深刻反映出时代变迁对个体生存的压迫与挑战。21世纪以来,文艺作品进一步向个体化和社会现实的维度转型,个体诉求、社会热点成为叙事的核心。“我和我的”系列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以“主旋律+拼盘”的形式,讲述个人、父辈、家乡、祖国之间的密切关联,通过个人历史体验的书写将宏观的历史思考和家国情怀注入其中,完美契合了中国观众的想象,展现了不同地域和不同年代之下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电影《守岛人》基于王继才夫妇真实的守岛经历创作而成,以独特的艺术表达和情感铺陈,将个体与家国情怀紧密结合,刻画出新时代背景下平凡人物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总体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电影创作从历史记忆的宏大叙事到个体命运的微观视角,人物形象也逐渐从单一的功能性角色向多层次、立体化的个体转变,不仅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更是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电影的社会责任与艺术使命。

    百花齐放 异彩纷呈

      从创作活力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题材类型多样化到鲜明的个性特征,文艺作品在符合时代之需的同时也满足了观众多元的审美趣味,现实主义、悬疑犯罪、青春偶像、科幻、动漫等类型的作品异彩纷呈,备受观众喜爱。现实题材的作品在艺术创作中久盛不衰,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保持着稳定的输出,涌现出一系列影片如《奇迹·笨小孩》《烈火英雄》《中国医生》等,他们聚焦国家发展、社会变革以及人民生活的真实现状,强调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不仅展示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变迁,更是通过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传递了国家强盛和民族自信的精神。科幻电影和动画电影作为后起之秀,在近几年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有力载体。《流浪地球》系列突破了中国电影在科幻这一类型上的窠臼,成为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之作,不仅展现了中国式的家国情怀和全球责任感,也诠释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全球危机时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动画电影不仅题材日趋多样,亦展现出中国电影艺术在新技术、新视野下的大胆探索与深刻表达,《深海》采用粒子特效技术和“油画风”渲染技术勾勒出一个美轮美奂的梦境世界,通过挖掘个体内心的情感创伤与自我救赎的心理历程,揭示了当代社会中的情感疏离与自我和解的难题,进一步深化了影视作品中对情感与精神世界的关注。近年来悬疑题材电影展现出的叙事方式和创作风格的多样性,使其逐渐成为观众最为青睐的类型之一,这类影片不仅在故事结构上展现出高度复杂性,还通过独特的创作手法在情感与道德层面上深刻触动观众。
      除了题材类型的多元化,影视创作在技术革新领域也取得显著进展,这些技术革新不仅为中国影视工业化带来了质的飞跃,更为创作者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使得复杂叙事和视觉奇观成为可能。以《流浪地球》为例,先进的视觉特效技术打造了极具震撼力的末日景观与宇宙场景,影片中令人震撼的地球推进器和深邃浩瀚的宇宙景象充分展现了高水平的CGI技术,不仅让观众体验沉浸式的视听感受,更标志着中国电影在特效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同时,虚拟拍摄和数字技术的应用也为大规模场景的构建和复杂动作的实现提供了极大便利,《八佰》《金刚川》《长津湖之水门桥》运用了虚拟摄影与数字技术成功地还原了历史战场的残酷环境与宏大的战争场面,使影片在叙事节奏、视觉审美和氛围营造上更加精准,整个故事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与综合国力的提升,文化自信成为中国影视创作的重要特征之一,影视作品逐步从模仿与跟随西方转向聚焦中国本土的历史文化、传统价值与民族精神。越来越多的作品不再效仿西方的叙事模式与文化符号,而是通过对传统历史、神话、民俗及哲学的深度挖掘,展现出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文化底蕴与价值观念。《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通过对中国古典神话的现代化诠释、视觉奇观的创造性表达以及对民族精神的深刻挖掘,唤醒了观众根植于内心深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充分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与持久影响力。《大鱼海棠》则源于《庄子》中的“鲲鹏”意象,结合了道家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在视觉表现上借鉴中国水墨画中写意的手法,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与诗意的超现实世界,弥漫着浓厚的东方美学意蕴。这些作品都是中国电影工业的杰作,是中国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更象征着中国在全球语境中的适应性与感召力。
      筚路蓝缕数十载,中国影视创作一路披荆斩棘,历经了时代的风雨与辉煌走向如今的百花齐放,文艺工作者们以不懈的努力和对民族文化的深切热爱,塑造了无数鲜活的形象和经典的故事,他们以崇高的艺术理想铸造出着眼中国、面向世界的影视经典。未来的中国电影也必将坚定不移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在全球文化格局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让我们满怀信心与热情,携手共赴这场文化复兴的伟大旅程,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电影的无穷魅力与创造力!

    郝静静 李一贤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9-26期

    • 第2024-09-25期

    • 第2024-09-24期

    • 第2024-09-23期

    • 第2024-09-22期

    • 第2024-09-21期

    • 第2024-09-20期

    • 第2024-09-19期

    • 第2024-09-18期

    • 第2024-09-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