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全方位渗透电影领域,从根本上改变了电影的生产与传播模式,让观众更方便地看到了世界各地、各种风格的影像。9月25日,电影科技创新座谈会在平遥古城举办,乌尔善、于洲、苏翼飞等电影人齐聚一堂,围绕“科技点亮电影创新驱动未来”的主题,交流、对话……致力于搭建科技与电影的合作新平台。
科技引领放异彩
科技创新,为电影创作带来更多可能。参会电影人一致认为,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演进、虚拟拍摄技术的迭代升级……对中国电影科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在他们看来,利用好这些新技术、新手段,可以为电影创作提供更多可能。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宣部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党委书记、所长龚波解读了世界电影发展趋势,并从AI技术、标准演进、数字资产库建设等方面展开了对我国电影技术未来发展的思考。他表示,AI正在重塑电影制作流程。未来,应以电影重点实验室建设为抓手,推动AI大模型在电影行业的垂直、全面应用,推进国家电影数字资产库的建设,全面提升行业智能化制作水平。
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赵文涛在交流中提到“搭建小说导入剧本创作的后台系统”,并表示一本20多万字的小说,大概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完成影视化辨别,分辨出它适合哪种类型的电影改编,并且可以提取出所有可改编的元素。
导演乌尔善则结合“封神三部曲”的拍摄经历,以“光影之旅步履不停——工业化电影实践分享”为题进行了分享。乌尔善说:“《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的视效镜头一共有2348个,其中特效镜头1747个,用了10到12个月的时间拍摄。在《封神第二部》里面,会有超过2000个视效镜头,在技术难度和整个的工作量方面,都相对于《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有更高的提升。观众朋友可以期待一下,在数字角色方面会有一个非常全新的技术。”
科技赋能丰业态
在座谈会中,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频频出现在发言当中。与会山西电影人也期望以这次座谈会为契机,加快本土电影产业全方位跟进,利用好技术进步带来的转型发展机遇。
山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杨志刚告诉记者,山西电影要想高质量发展,拍出既能传播正能量又能获得大流量的优秀影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与时俱进,学习掌握电影科技新理论新技术,创新表达方式,必须引进更新放映器材,不断注入新的科技元素,进一步优化观影环境,让观众享受多样的、陌生化的、其他文化消费形式不可替代的审美体验。
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周明翔介绍了“影视文化产业大脑”的具体应用:目前已上线影视人员服务应用“横影通”、剧组服务应用“横好拍”、企业服务应用“政企通”、配套服务应用“供应链平台”和产业分析应用“决策分析平台”。据其介绍,横店目前有群众演员14万余人,“横影通”应用上线了69个服务事项,为“横漂”演员等影视从业人员提供产业和生活服务。系统已为1300余个剧组提供演员115万人次。
追光动画总裁、《长安三万里》监制于洲认为,这些分享见证了中国电影技术的飞速发展,并且非常扎实,也看到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后劲十足,无论在技术还是内容方面,中国电影人都非常努力,也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绩。
个性体验更精彩
推进电影事业繁荣发展、电影产业转型升级,是电影人在讨论中凝聚的共识。同时,他们也意识到,新形势下电影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挑战之一是数字化和在线技术的影响。这些技术正在改变电影的生产、分发、呈现和消费方式。这样的改变也将导致之前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可能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
“《唐宫夜宴》和《隐秘的秦陵》通过IE沉浸式探索的技术手段,让观影体验者可以在物理空间内自由行走,并通过头显与虚拟世界进行实时交互,打破次元壁,如同亲身穿越时空,全身心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元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苏翼飞和与会嘉宾一起分享,“通过将传统电影IP转化为沉浸式体验,XR技术不仅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还为故事叙述和视觉呈现提供了全新的维度。通过360度全景视角和交互式叙事,XR技术让观众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雷振宇则谈到了LED电影显示屏技术的推广应用。他认为,相关技术不但是电影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更事关我国电影文化安全和技术发展难关。他呼吁行业内相关设备厂家应保持自律自省,理性看待这一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出更多更优质的产品;呼吁行业管理机构加强规范化管理,保障LED显示屏技术在电影放映领域健康发展。
博纳影业集团行政总裁蒋德富认为,电影要想往前发展,科技赋能和新质生产力是电影生命的一个源泉,是让电影发展的一个动力。他说,通过座谈会的交流分享,了解了很多关于电影技术方面的知识,特别是了解了很多在电影产业发展过程中,电影人需要掌握的最新科技知识。正是这些最新的科技,让电影产业迈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