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乍起,天色微凉。万物的色彩开始燃烧,遍染山川万千。北方的秋天,是一种璀璨的干涸,从澄明到昏黄,从盛大到沉寂。在黄昏里邂逅大片蒲苇,有一种误入仙境的感觉。倘若把自己当作这自然的一部分,只觉此时的身体像秋天的草木。是的,当我们与自然亲近的时候,命运也仿佛与之连接。
俊逸如修竹,苍茫如清雪。眼前的惊艳美景让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了蒲苇本人,这位土生土长的山西汉子,有着文化人独有的儒雅与淡泊,也融合了山西人特有的质朴和热忱。这一点,凡是与他有过接触的人,都能深刻地体会得到。蒲苇是一位商人,但谈起文化旅游产业时滔滔不绝,仿佛一位学者;而当他讲述如何在短短3个月内打造成一座民宿时,又展现出行业专家的风范,深入浅出地解释优质民宿对古村落发展的重要性。他说:“我无法与真正的专家相提并论,眼光还差得很远,但对于那些我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我特别愿意去学习,也喜欢自己去琢磨。”
回不去的故乡,似乎是我们这几代人共同的宿命,因此在聚散之间我们希望:可以在薄雾里醒来的清晨,按下时间的快进键,远离城市,置身青山绿意,看门前花开花落,一个人变得通透、达观起来!在山西这片土地上,民宿可谓是星罗棋布,数不胜数。在吕梁方山,穿过一段隐秘的山路,便是拥有千年历史的传统古村落张家塔村,这里现存有510孔窑洞和175间瓦房,还有长达1700米的地下甬道和2215米的明暗水道,窑洞沿着山势一层一层的叠加,最为称奇的是所有院落甬道相通,家家寨墙高筑,内部可相互通联,对外可严加防范。蒲苇说:“这是多年来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最好的家底。”也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蒲苇的民宿“香蒲小筑”应运而生。
“香蒲小筑”在设计和选址上,秉承着“尊重自然,与自然共呼吸”的设计理念,精心挑选了位于村庄边缘地带的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香蒲小筑”在宁静恬淡中与广阔大自然亲密接触,在传统与自然的碰撞中绽放新的生命力;在建造过程中,运用了“就近取材”的设计手法,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古窑洞和古地道的风骨,使得建筑和景观能够与内外环境达到极致的融合,同时充分考虑到现代人居住的舒适性,场地整体以主窑洞为框架重点,颜色古朴,环境素雅,重点强调的是自然意趣,院落中的地下五孔原生态连体窑洞,被用作康养空间,而露台则被打造成一个下午茶的打卡休闲区。将宇宙的森罗万象融入一杯茶或咖啡之中,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浓缩在了这一碗饮品里;民宿里的每一处细节,也是体现品质的地方,所谓的优质民宿,无非就是细节到位,先有心,再有屋,精致细小到每个门牌或墙上的logo都经过精心打磨和用心设计,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设计者的匠心独运和对品质的追求,绝无草率敷衍。正如,“香蒲间”这样的牌匾雅号,源自“香蒲初发苦寒天,淡泊临风亦岸然”两句。诚如君子修身,任困穷而浩气犹存,历寒苦而贞志不移也,而这也是蒲苇本人的真实人生写照。那是一种热气腾腾的人格魅力,你不能不被吸纳和感召,也因此再也无法安于软榻。而牌匾旁则以野生芦苇草作为装饰,这些芦苇草经过精心挑选和处理,保留了自然的质感和形态,与“香蒲间”的主题相得益彰。有古有今,有耕有读,有礼有乐,有脑有腹,有诗有画,有茶有禅,有根有魂。“香蒲小筑”绝非仅需一访之地,每次踏足,总能发现新的惊喜。这里似乎永远没有所谓的“终点”,它始终保持着“发展之中”的状态。
从村口漫步至村落深处,华灯初上,乡村星星点点,“香蒲小筑”恰到好处地坐落在这里。踏入这样的民宿,“出人意外,入人意中,让文化融入民宿,让民宿传播文化”是最深刻的体悟!不舍理想,不舍现实;各得半卷,方得圆满。一步一景,以丹青妙手赋予民宿焕颜新生,为爱与美之诗添上浪漫的一笔。大隐隐于市,相遇筑台间。“香蒲小筑”从“民宿”跨越到“名宿”,逐渐成为网红打卡点,不少旅游博主、网络大V在此打卡留影。或许是因为,人们在这里足够感受到了《诗经》中“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情怀,感受到了陶渊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心境,感受到了沈从文《边城》中故土里真善美的文化记忆。这是一种心灵的洗礼,灵魂的逆旅。
乡村振兴要有工程师,更要有文化师在场参与。把脉开方,一域一品。找出支点,放大亮点。如今,在吕梁这片充满活力的红色土地上,蒲苇打造的以“香蒲小筑”“在水一方”版画民宿、松泉山庄窑洞民宿等为代表的等级民宿,成为吕梁市民宿行业的优秀代表。它们也在悄然无声中承载着黄河文化中厚德载物的精髓,继承着晋商文化中诚实守信的品德,书写着生生不息的吕梁故事。
过去的很多年里,吕梁给人的印象色是“煤炭黑”,如今的吕梁,黄土高原上的天空是格外的蓝。古韵与新意并存,传承与发展并重,自豪与谦逊兼备。秋日的斑斓,充满了通透的舒畅。层叠的建筑、缩微的人影,放空的心怀模糊了现实与想象的边缘,我最爱的,是相遇“香蒲小筑”,相遇若即若离的人生。
李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