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不是对美的追求,而是自我表达的一种探索。”对平遥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卫权来说,初始,篆刻艺术只是为填补工作之外的闲暇时间而发掘的爱好,没想到,随缘为之,多年之后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近年来,他获万印楼全国篆刻精英奖、峰岩杯书法篆刻大赛一等奖、第三届山西艺术节书法篆刻奖、入围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入选全国佛像印艺术展、入选省青年书法篆刻展、省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等,在当地书法篆刻圈子里小有名气。
国庆节后,在李卫权的书房里,笔者有幸观看他的作品,聆听他讲述与篆刻的故事。
李卫权在艺术方面是有些天赋的,自幼爱好书画,他的童年有件趣事,大概7岁时,跟随母亲去亲戚家,别的孩子都去玩耍,只有他被堂屋墙壁上悬挂的一幅立体“静”的艺术字吸引,呆呆看了半晌,母亲很是好奇,问他究竟看什么,他答道就是觉得有意思,及至回家,他迫不及待拿出纸笔靠着回忆写出一个像模像样的立体“静”字,家人都很惊讶。
后来,李卫权高中毕业后才真正接触书画,当时少年心性的他不愿意上班,却也不愿意花家里的钱,结合自己对书画的爱好和未来生存需要,他决定学习推光漆器技艺,跟着他的启蒙老师、齐派著名画家赵贵明先生学习国画。有一次,赵老师因外出留给学生一幅古代亭台楼阁的画,让学生们临摹,李卫权模仿的画被老师爱人以为是赵老师的原作。虽然李卫权后来成为平遥牛肉集团的员工,但他对书画的爱好从没有放下,他为了练习写字,每天下班后都坚持练够80个毛笔字,有时到凌晨两点才睡觉,第二天早晨总能按时上班。当笔者问他:“你不累啊?”他腼腆地笑着说:“那会儿年轻,精力旺盛。”
书画本是同源,也许正是多年不懈的爱好,让他偶然的一次机会接触到篆刻,就立即喜欢上了。因为平时对书画的热爱,他业余时间几乎每周都要去一趟新华书店。2005年的一天,他在新华书店发现了一套6册的印谱,爱不释手,不惜“巨资”,从此与篆刻结下不解之缘。
“江湖夜雨十年灯”,他十多年如一日,每当下班之余,在人们休闲娱乐的时间,他却独守书桌旁,披刀上阵,挑灯夜战,陶醉在方寸里。10多年间,李卫权购买阅读了大量书籍来了解篆刻渊源、方法、技巧,他深知,刻印之路没有捷径,可是多年终究是自学探索,不知走了多少弯路,在曲曲折折的道路上艰难探索。
变化发生在他得遇良师后,那是2013年秋天,李卫权有幸遇到西泠印家安多民先生,学习肖形印和佛像印,先生平易近人、教学严谨自此影响了他,他的作品印迹豁然开朗起来,水平逐渐长进。
艺痴者技必良,篆刻艺术是集书法、章法、刀法于一体的多元艺术,从古文字的识别研究,从设计、用刀、边款、钤印、封泥、拓文、印屏等等涉及方方面面,每一方面都有严谨的艺技要求,学起来并不容易,过程中很容易使人踏入瓶颈的境地。
李卫权为了提升自己治印水平,他遍访名师,拜访冀有贵、翟新旺、张天诚、林乾良、李虎山、孔祥宇、杜延平、白峰、余圣华、蔡铁军、石爱斌、魏小勇、孙良杰、张青林等诸多良师益友,两赴千里之外的江西赣州,直到遇上对他影响更大的篆刻家、西泠印人刘自坤先生,刘老师的教学令他叹为观止,从此让他对篆刻成长方向有了深层次的认识,更让他对篆刻兴趣愈发浓厚。
看着李卫权刻好的一枚枚印章,展示出了他的艺术修养,也反映出他日常对工作的严谨态度。一方小小印中,既有豪迈飘逸的书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画构图,还有飒爽淋漓的刀刻韵,真是方寸之间自有金戈铁马,刀笔豪迈又如剑胆琴心,小小天地间展现出的是万千气象。
李卫权一直将篆刻艺术视为他的业余爱好,他说,“不图名利,不计得失,篆刻舒缓了工作压力,培养了内心的宁静。”他刚刚收了两名弟子,都是篆刻爱好者。他告诉笔者,会让更多的人将篆刻融入日常生活,做一名篆刻这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孙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