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前半年的紧张排练、彩排演出,10月20日晚,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中宣部国家文化英才培养工程专项资助项目——上党梆子《大汉母子》在山西太原青年宫演艺中心首演。当晚的演出现场,迎来了观众持续不断的掌声。
上党梆子《大汉母子》是由晋城市委宣传部重点打造、晋城市文旅局支持指导、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精心创排的一部新编历史故事剧。
该剧以吕雉、刘盈母子为故事主线,多侧面展现吕后母子在生离死别中的情感交锋和心理变化,用浓郁和厚重的历史笔调深刻书写西汉初年逐步强大的国家形象中历史人物的情感脉络,尝试透过历史事实来探究和展现人物内心的幽微,被誉为历史人物心理剧。
上党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在唱腔、音乐上,该剧充分发挥上党梆子高亢激越的特点,以古老苍凉的上党铜器,跌宕起伏的唱腔,淋漓尽致地抒发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同时,坚持守正创新,全剧洋溢着新时代气息。在舞美呈现上,该剧力图追求极简有力、灵动流畅、历史性与现代感有机融合的舞台特质,呈现一种古典美学与极简美学相交汇的艺术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首次大规模使用上党铜器,即上党平锣、上党钗、上党小锣,可以说是上党梆子武场音乐的一次返璞归真。唱腔设计传统、古典,突出上党梆子高亢、激越唱腔艺术特色,特别是多次响起急促的梆子敲击声,最贴切、最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幽微、微妙、复杂和丰富。
“上党梆子是一个昆、梆、罗、卷、黄五声腔共存的全国稀有而古老的剧种,悠远而富有表现力,用这个艺术内涵丰富的剧种来演绎吕后及其汉初故事,最能彰显特定的历史沧桑与文化风骨。”主演陈素琴说,在过往的艺术生涯中,她所饰演的角色大多是让人同情或者敬仰的角色,而吕后这个人物有着亦正亦邪的复杂性。
记者了解到,6月22日至7月2日,上党梆子《大汉母子》在晋城市歌舞剧院剧场连续彩排演出11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观众累计达1万余人次,彩排演出取得巨大成功。
彩排演出中,主要角色由A、B、C三组演员饰演,是通过科学周密的排兵布阵,横跨70、80、90、00后四代演员,经过11场彩排演出、舞台实践,每组演员均可担当主演,真正形成了“以人立戏,以戏推人”的上党梆子新剧目、新队伍建设机制。
“上党梆子《大汉母子》对新形势下院团建设起着积极推动作用。”晋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侯俊玲认为,该剧坚定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创作方向,积极发挥历史主动,以中国戏曲书写中国历史的艺术实践。这部剧从唱腔、音乐到舞美,都在探索新剧目创作如何守正、如何创新。同时,以人立戏,以戏推人,通过A、B角轮番主演,推出了青年演员,锤炼了艺术队伍。
此次上党梆子《大汉母子》除了在10月20日、21日晚连演两场外,10月22日,来自北京、上海、山西等地的专家还将围绕剧目本身开展研讨,为该剧问诊把脉。
本报记者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