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践悟

优化人才发展生态 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

  

杜爱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落实好我省“1+N”人才政策,倾心引才、悉心育才、真心留才、精心用才,用心用情做好人才工作,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高质量人才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倾心引才,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人才引进是人才工作的基础。一是做好引进人才规划,实行紧缺人才清单制度,建立健全人才资料档案库,制定、出台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为我所用。既要大力引进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也要重点关注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推动形成战略协同、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人才发展雁阵格局。二是全方位搭建一流引才平台。要支持科技创新平台、产业创新平台、高校院所平台、区域特色平台和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具有山西特色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三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招引体系。加强创新人才的跨界引进,打破学科壁垒、领域隔阂、行业藩篱,引进一批具有跨界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四是注重产业引才聚才。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招引人才要因地制宜,聚焦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学科,大力引进产业发展方向急需的人才,促使人才资源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引才质量和产业发展双提升。五是创新人才流动机制。要畅通不同区域、行业之间人才流动渠道,引导人才向重点产业、经济建设一线集聚,让优秀人才各展其能、实现价值。同时,通过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优化人才流动政策环境等,完善人才流动服务体系,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
  悉心育才,充实人才储备“后备军”。面对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和科技竞争,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充实人才储备“后备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一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人才梯队培养机制。要精准支持顶尖科技人才、加快培养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大力储备青年创新人才、培养选拔卓越工程师、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实施三晋英才计划等,开启山西人才培养新模式。二是创新人才投入机制,优先保证人才发展重大工程项目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投入。加大紧缺人才、中高端人才及本土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培养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引擎”。三是深入研究人才成长规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采取项目培养、集中培训等方式,着力培养国家需要的各类人才。四是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紧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增设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关的专业,以产业需求和创新发展为导向,培养更多符合创新发展的人才。同时,积极促成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产学研用示范基地,组建产业技术联盟,让人才与产业项目“同频共振”,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融相促”。
  真心留才,构筑人才“强磁场”。人才不仅要重引进,还要重服务。留住人才是人才引进的后半篇文章,而优质服务是留住人才的关键。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从政策扶持、制度完善、优化服务等方面,努力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推动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抢抓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机遇,构建新时代山西人才工作“四梁八柱”,推动建设具有山西特色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二是营造更适宜人才成长和创新的制度环境。建立人才评价试错容错机制,为人才提供宽松创新环境。三是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提高人才服务水平,在全社会营造尊才爱才浓厚氛围。进一步提升人才服务统筹层次,改进人才服务方式,成立服务人才的专业化服务公司,解决人才在住房安居、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方面的现实困扰,让人才扎下根来干事创业,营造起“以事业造就人才、用人才成就事业”的良好氛围。
  精心用才,激活人才发展“动力源”。合理使用人才是人才工作的根本目的,要精准识才用才、扬长避短,构建人尽其才的人才使用机制,实现人才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一是科学进行人岗适配。每个人才都有自身擅长的领域和专业,使用人才要做到知人善用,人岗相适、人事相宜,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健全保障科研人员专心科研制度。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要切实减少科研人员的各类行政事务,减少为报项目、发论文、评奖励的时间消耗,使科研人员把全部精力放在科研上,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潜心钻研。三是强化人才激励机制。挖掘开发人才潜力,提高人才津贴。实行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收益分配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四是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积极破除“四唯”倾向,探索政府、市场、专业组织、用人单位等多元主体参与的人才评价体系,持续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激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
  (作者单位: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本文系2024年度山西省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XGZL202405)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0-28期

  • 第2024-10-27期

  • 第2024-10-26期

  • 第2024-10-25期

  • 第2024-10-24期

  • 第2024-10-23期

  • 第2024-10-22期

  • 第2024-10-21期

  • 第2024-10-20期

  • 第2024-10-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