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中有“好吃不过饺子”的说法,而运城人口中的美食,最恰当的说法则应该是“好吃不过羊肉泡”。因为即使在极度困难之时,逢年过节在家里也总能吃上一顿饺子。而对于羊肉泡这等美食,是要到集上甚至到城里才能吃到的。
运城的羊肉泡,与西安的羊肉泡大不相同。西安的羊肉泡是先掐饼子再舀汤。食客进得店来,先领一两个饼子,然后坐在桌前,将饼子一点一点地拧成樱桃核大小的颗粒,然后由厨师一碗一碗做成胡卜,吃完后碗底仅剩一口汤。饼子倒是吃饱了,但汤喝得实不尽兴。运城的羊肉泡多是先舀汤再泡饼,吃的人贪图的多是那一碗香香的汤。故运城人吃羊肉泡,讲究的是大大的碗,宽宽的汤,薄薄的羊肉,红红的羊油辣椒,再配上葱花、芫荽,把饼子往汤里一泡,顿时香味扑鼻。
在运城吃羊肉泡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可以搭汤,而搭汤是不要钱的。那时候碗里泡的是起面饼子,中有空隙容易吸水,常常是饼子还未吃完汤却没了,或者是吃完后还想喝几口羊汤,就把碗端到泡馍锅前去搭汤。掌勺的大师傅给碗里撒一点葱花、芫荽,在锅里舀一勺羊汤,再将食盐、花椒面倒进碗里,就是一碗清香的羊汤。喝到嘴里香香的,咽到肚里暖暖的。这一方面反映了运城人的饮食习惯,另一方面充分展示了运城卖羊肉泡者的实诚与大度。
我最早吃羊肉泡馍,是在金井西街南边的泡馍馆。那个泡馍馆是金井供销社开的,掌勺的大师傅是我村人,姓刘。刘师傅平时总爱眯缝着眼睛,见人进来满脸堆笑,功夫却全在手上。据说他见人来了,左手就在肉盆里抓一把肉在手心,再在掰好馍的碗面上一按,上面撒上葱花、芫荽舀上羊汤,这把肉比一般人给的要多出不少。舀汤的时候也有讲究,他把勺子在锅上面一撇,舀上来的多半是油,因为油比水轻都漂在上面,这碗汤就油乎乎、香喷喷的。在那个物资比较匮乏的年代,人们肚里没有油水,更希望喝碗羊汤补充体力。饥肠辘辘的乡亲只要见是刘师坐锅,便纷纷前来买饭搭汤,然后急急火火地开吃,吃完后向刘师抛个笑脸,满意而去。
20世纪70年代初,我们去解州拉煤或是上“四月会”“九月会”,一到解州就先奔北门口十字街以东的一家羊肉泡馍馆。未曾进店,远远就闻到一股香辣鲜嫩的羊肉味儿。仔细看,那味儿是从一口直径大约一米的铁锅里飘过来的,铁锅上方悬挂着两三块骨肉相连的大块羊肉,让人馋涎欲滴。掏两毛五分钱买一碗羊肉泡加一个饼子,厨师便拿来一个小盆似的大海碗,从肉盆里抓一把白红相间、鲜嫩均匀的羊肉放进碗里,再从翻滚着羊肉和羊骨的大锅里舀一勺羊汤浇在上面,撒上葱花、芫荽,放进几块羊血、豆腐,加入各种调料,一碗色香味俱佳的羊肉泡就端上了桌!将饼子泡入汤中大快朵颐,实在是一件乐事。
进入80年代之后,解州东门口又出现了一家羊肉泡馍馆。这家店以甘甜的“州水”和肥嫩的南山羊肉为原料,做出的羊肉和羊汤深受顾客青睐。后来,还开了多家分店。据说致富后的老板不忘乡亲,热情带徒传艺,带动该村及底张村的上百户村民开羊肉泡馍馆走上了富裕道路。我在北京工作的大哥每次回运城探亲,总要叫上我们姊妹几个到底张村去吃一顿。
现在,运城的羊肉泡馍馆开得遍地都是。用羊肉泡来迎宾宴友,让其领略诚信之邦的待客礼仪和大运之城的文明神韵,已成为运城人的一种时尚和自豪。笔者住所附近也有一家卖羊肉泡的连锁店面,女儿带着我和老伴儿及孙女常去吃;运城北郊的盐湖区北相镇,一条南北大街就有几十家卖羊肉泡和羊肉胡卜的店面,家家生意火爆,甚至出现了专门养羊、宰羊、卖羊肉的专业村——振新庄村。
“原汤优汁味鲜美,去寒暖胃添精神。夏天吃了防胃寒,冬天吃了暖全身。”尽管如今各种饭店像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而羊肉泡却始终是运城人口中的最佳美食。
黄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