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泽州县聚力“建现代化开放新城、蹚高质量转型新路”战略,通过建机制、搭平台、优环境、强服务,持续实施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先后与省内外30余所高校合作建立各类基地80余个,引进各类人才2000余人,有力支撑了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三大关,达到561.4亿元,县域综合实力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强矩阵、拓渠道,奏响人才集聚“最强音”。泽州县始终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牢牢抓在手上,聚焦“新城建设”“转型发展”,以建设教育之城、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为抓手,创新出台《丹河新城教育之城十条措施》《关于提供人才支撑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构建“2+N”人才政策体系,2023年全县投入人才工作经费2891.93万元。深入开展“党政正职进校园”活动,县委书记、县长带头开展项目对接、寻求技术合作,先后与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中南大学在教育发展、智能制造、氢冶金等领域完成3个项目签约,全面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瞄准实际需求,坚持人才培育与产业发展高效协同,探索技能人才“双元制”培养模式,推动晋钢控股集团与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共建“晋钢产业学院”,为企业定向培养紧缺技能人才100余人;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养”计划,培育高素质农民、乡村治理带头人2000余名。
强支撑、提能效,搭建招才引智“凤凰台”。泽州县将人才发展作为破解一煤独大难题、构建多元支撑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钢铁产业以建设“千兆瓦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为依托,支持晋钢集团加快建设“百万吨光伏支架装备产业园”,吸引国内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入驻,预计年贡献产值达300亿元、聚集各类人才3000余人。重点领域全力实施“揭榜挂帅”项目,推动与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攻克“富氢低碳高炉冶炼数学模型开发及工艺流程优化”等8个技术难关,形成“高炉富氢气体制备与存储技术”等3个成果转化项目,柔性引进教授、博士等72名高层次人才。农业领域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全省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创建为抓手,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布局人才项目,联合山西农业大学实施“一地一站七院”项目,柔性引进62名专家人才,培育了“泽翘”“羴羴童子羊”等一批本土特色农产品。未来产业紧扣教育之城、创新之城、未来之城发展定位,与北京师范大学在教育发展规划、基础教育质量检测评估、教师队伍建设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积极推进开放办学、集团化办学,柔性引进1名北师大教育集团高级顾问,先后遴选100余名教育工作者到北师大交流学习,同步筹备出台落户丹河新城八项便利政策,鼓励泽州籍优秀学子返乡从教。医疗领域瞄准尖端人才紧缺、梯次断档等堵点难点,与郑大一附院、河南省中医院等开展跨区域协作,邀请“周末专家”定期坐诊、网上会诊,制定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办法,给予学科带头人在职级晋升、生活、探亲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成功纳入全国首批“千县工程”示范单位。
强服务、优环境,激活转型发展“新引擎”。为让各类人才在泽州生活舒心、工作安心,泽州县积极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全面落实兑现“人才新政20条”,给予入企的本科、硕士、博士生每月1000元—5000元的生活补贴,2023年发放高层次人才生活补贴、大学生实习实训生活补贴195.1万元,奖补企业科技创新资金120万元;举办民营企业社保补贴发放仪式,为55家企业发放社保补贴180.86万元。以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创建为牵引,围绕丹河新城发展需求,打造校企地青年发展联盟区域化团建品牌,依托“人到山西好风光”等宣介平台开展人才交流等各类活动,覆盖青年人才3000余人;创新开办“青年夜校”,开展免费培训2276人次;常态化开展“乡‘椿’振兴”“青春有约团‘缘’‘泽’里”等交流活动,服务青年2000余人次;开展暑期实习实训,吸引1000余名高校学子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依托市级平台,谋划开通“人才码”,推行26项人才服务事项一站式受理,在全县医疗机构、行政办事等窗口设置人才绿色通道,建立高层次人才随迁学龄子女专享“教育资源”,切实解决好人才的“关键小事”,让人才心无旁骛“做好大事”。 (牛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