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党建

省总工会党建引领创新职工思政工作,擦亮宣教品牌——

【学案例 促提升】教室搬到工厂 课堂设在车间

  • 图①:劳动模范深入企业一线宣讲党的创新理论。

  • 图②:以职工喜爱的形式开展宣讲。

  • 图③:职工书屋成为职工理论知识“加油站”。本栏图片由省总工会提供

  •   “靠技艺糊口不难,但是能从‘工’到‘匠’,还得有股钻劲。”“1000多个日夜里,我见过凌晨4时的星光,也是河东街上夜里零点的常客。”“在高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焊工们总是显得默默无闻而又不可或缺,我决心用一把焊枪焊出不平凡的人生。”……
      在全国第八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中,山西代表队一举斩获团体总分第一名,6个工种的团体成绩名列前茅,刷新了我省历史最好成绩。9月30日,省总工会、省教育厅在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举办巡回宣讲,工匠们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荣誉背后不为人知的努力和汗水,将工匠精神讲到了观众的心里。
      省总工会主动以党建为引领,在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上求创新,开展“三送三进”慰问演出,把深奥的理论用文艺的形式演出来。
      今年4月以来,“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旋律再次响起。山西综改区晶科项目现场,音诗画《追求永远在路上》唱出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太原西北二环高速公路项目工地,说唱《幸福之家》反映了新就业形态群体建会入会的成果;阳泉热电建设项目车间,小品《小家大爱》宣传安全生产理念……
      在工厂车间、项目现场、乡村圩场,歌声、笑声、掌声遥相呼应,灯光、彩光、目光纵横交织。“三送三进”慰问演出走到哪里,哪里就掌声不断,各级工会把党的创新理论、工会特色内容用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给一线职工。
      如这般,正是全省工会强化“大思政”理念,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贯穿于各种活动之中,广泛开展有特色、接地气、入人心的宣传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职工家的生动剪影。
      为了让职工用听得懂的语言理解党的创新理论,省总工会在全国首创挂牌“工会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站(点)”,建立省级工会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示范站(点)和宣讲员队伍。各级工会层层推动,打造2000余个宣讲站(点),延伸工会“口、耳、眼、手、腿”。
      阳泉市矿区桥头街道段南沟社区,一支由社区党支部和工会成立的“鸿雁文娱宣讲队”深入大街小巷、工矿厂区、党群服务站进行宣讲。“针对职工群众、进城务工人员、‘两新’组织人员等,我们量身定制宣讲内容,有阳泉评说、三句半、锣鼓快板、歌舞等形式。”宣讲队成员宋建文介绍,把“大道理”转化为有烟火气息的“小故事”,职工群众更愿意听,也更听得懂。
      实践中,我省工会将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站(点)优先选择在车间班组、楼宇园区、集贸市场工会等离职工最近的地方,宣讲由“一时一地”拓展为“随时随地”。“大学习”的课堂搬到工厂车间、生产一线、发展前沿,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走进企业、走进车间,进了班组、入了头脑。
      “职工书屋”建在基层、建在一线,最深入职工、最贴近职工,是我省融合党建工作和职工文化服务的又一个重要阵地。
      走进太原热力集团职工书屋,原木色的装修、整齐的书架、柔和的光源营造出温馨的学习氛围。容纳300种期刊和1000份主流报纸的电子读报系统让人眼前一亮,轻轻滑动屏幕,选择“报纸”“云图书”“期刊”“听书”模块,职工可以随时阅读和下载喜欢的理论读物。
      各级工会牢牢把握职工书屋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把职工书屋建设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载体,将职工书屋打造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新阵地。通过推动书屋建设、健全各项制度、创新活动载体,培养选树了一批“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和“省级职工书屋示范点”,各种“工”字特色系列阅读活动深入开展。职工随时有书可读、读书有地可去,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读书,已融入广大职工日常生活。
      深化、强化、组织化和通俗化的工会思想政治工作,激发了全省职工群众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省总工会宣教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在深入、细致上下功夫,在教育引导职工听党话、跟党走上,将“工字号”宣教品牌做得更有温度、更显特色、更具实效。

    用党的创新理论凝聚工人力量

      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工会组织的政治责任。
      我省工会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载体,将深奥的理论用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职工身边的“思政课”接地气、冒热气,使广大职工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创新宣传宣讲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为职工所喜爱。要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基础上,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站(点)、工人文化宫等阵地开展通俗化、精准化、分众化宣讲,以职工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和接地气、易接受的方式,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清楚、讲明白,做到真正入脑、入心、入行。
      用“身边故事”讲活“火热实践”,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为职工所认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涌现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铁姑娘”郭凤莲、“矿山铁人”亢龙田、“当代愚公”李双良等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要充分利用劳模工匠资源,结合“大国工匠”“三晋工匠”“最美劳动者”等工会品牌,让劳模工匠走到全省职工身边,用自身经历和奋斗故事,宣传本地区、本行业、本企业先进典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将“思政课”开在劳动一线,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指导职工工作。要找准思想政治工作和职工个人诉求的契合点,将宣讲示范站(点)与爱心驿站、职工书屋、司机之家等服务职工的载体融合共建,距离职工再近一点,最大范围地覆盖包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内的广大职工群众。注重树立思想性艺术性强、职工口碑好的文化项目,让项目工地、车间班组成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最活跃、最生动的前沿阵地,不断增强职工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打牢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本报记者杨文俊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1-03期

    • 第2024-11-02期

    • 第2024-11-01期

    • 第2024-10-31期

    • 第2024-10-30期

    • 第2024-10-29期

    • 第2024-10-28期

    • 第2024-10-27期

    • 第2024-10-26期

    • 第2024-10-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