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祁县县委党校,一堂档案专题讲座正在进行中。丰富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述,祁县档案馆馆长许宏珍的精彩分享,为现场听众掀开了档案的神秘面纱,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档案、感悟档案文化。档案是历史的记忆、文化的瑰宝。祁县档案馆努力挖掘档案工作的文化属性,并承担起守护历史记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这是档案工作在传承中创新发展的一个亮点。
祁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做好历史文化留存刻不容缓。位于祁县城内的昭馀古城,是一座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古城。几个月前,祁县档案馆联合祁县城区古城社区共同启动采集昭馀古城古民居档案。县档案馆工作人员为采集拍摄的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相关知识培训,并联合古城社区和大学生志愿者、退役军人志愿者拍摄昭馀古城照片视频1万余张(份)。他们还要将采集到的古城影像档案资料进行整理编目,形成祁县古城的专题档案资源库,为古城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服务支撑。许宏珍利用节假日拍摄近80个村古建筑照片1.5万余张,为古建筑保护提供了珍贵资料。她还积极撰写了《关于加强古建筑保护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借鉴阳朔经验,打造魅力古城》等提案,推动祁县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
2021年,祁县档案馆推出《祁县档案》栏目,深入挖掘馆藏和县域红色资源,与县融媒体中心共同推出教育篇,在晋中市首创了档案宣传的新形式。档案馆联合温暖昭馀志愿服务队走村入户采集口述革命历史档案,组织编写了《岁月回响——革命亲历者的口述记忆》一书。这本书收录了全县20位90岁—98岁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老兵的口述革命故事,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忆。日复一日的日常工作中,祁县档案馆不断推陈出新,展现了祁县档案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怀。
此外,档案馆还向社会各界征集档案资料,反映各历史时期党组织建设和发展具有较大影响事件、活动等档案资料,记载村史村志、区划变迁、村规民约、风俗礼仪、婚丧嫁娶等内容的档案资料,以及家谱族谱、抄本印本、拓本拓片等档案资料均在征集范围。
2023年,档案馆举办了祁县地方文献展,共展出地方文献精品600余种,涵盖了祁县史志、祁县革命史、祁县民俗、村志家谱、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家作品等内容。这些文献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祁县源远流长的历史积蕴,以不同主题反映出祁县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让大家在文献中触摸历史,领略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千年祁县的传承演变。
2020年,祁县出台《关于推广建立“一户一档”完善农村(社区)档案的通知》,在县档案馆牵头主导下,“一户一档”2021年在全县133个农村(社区)顺利推广完成。“一户一档”这一独特模式,通过在每个村(社区)建立以户为单位的居民档案,实现了对村民家庭信息的全面掌握和精准管理,不仅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也为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办证、就医、上学等服务,成为全省亮点。同时,这种家庭档案的建立,也有助于后人对优秀家风文化的了解与传承。
在做好档案保管、利用等基础工作的同时,祁县档案馆还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同步推进玻璃器皿专业镇、万里茶道等方面档案的收集,在研发玻璃文创的同时,注重档案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坚守“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祁县档案工作取得新成效,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重视档案、传承历史、服务发展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了档案工作的公信力、影响力和服务力,为祁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史料支撑。
本报记者李建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