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副刊

【三晋寻古韵 一眼越千年】至孝飞仙 享誉人间

  9月末,随“跟着悟空游晋城”2024年中国城市网盟总编(记者)晋城行活动,在3天时间里匆匆走过群山环绕、绿水润泽的晋城盆地,浮光掠影式触摸这片土地上古建、古堡、生态之美,感受康养产业、文旅产业的勃勃生机。在那些众多惊艳了时光又惊艳了众生的古建中,独独位于陵川县一个小小的西溪二仙庙让我感受颇深。
  坐着活动提供的大巴车从晋城市出发,一路沿着盘山公路向东南,向太行山高处行进,沿途植被茂密、林海莽莽,车内有外省同行记者感叹:“这景色真不像在山西,有江南意蕴,这绿看得人立马想开窗吸几口新鲜空气。”
  车行至陵川县崇文镇岭常村,远远地透过车窗,便看到了山环水绕中那处小小的古朴庙宇,可能是天降微雨,竟似有仙气缭绕,令人有神秘、隐逸、清幽之感。据说,因为当地有西溪水从庙后流过,这里曾是古陵川八景之“西溪春色”的核心景观。
  导游薛欣红是当地文物保护单位组织的志愿者,本职工作是当地一中的英语老师。薛老师自己研究二仙庙好几年了,她的讲解细致详细,让我对这个陌生的寺庙产生了莫名好感,不仅想起这些年也看了不少古建景区、人文景点,如果有个导游,或者当地的朋友讲一讲,那参观感受就完全不同,如果有幸碰到一个“好”导游,那可真是享受了一场精神盛宴。
  在薛老师的讲述里,我走进了西溪二仙庙的前世今生,什么时候修建的、为什么人建的,为什么又叫真泽宫……那些隐没在光阴里的历史或者传说真切地浮现在我脑海,深深感受到冲惠、冲淑两位普通民女因孝升仙,护佑一方百姓的传奇故事在近千年来的不断演绎中已经融入地方文脉,潜移默化中教化百姓崇孝向善。
  二仙庙的重宝之一,金代状元赵安时《重修真泽宫记》碑历经近千年,如今依然完好无损地立在二仙庙后殿正门东侧,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娓娓向后人讲述二仙往事,那一对生于晋代陵川与壶关交界处的寻常姐妹花,受尽继母苛待,经“隆冬采菇”“酷暑取冰”“尖桶挑水”之苦,仍孝心不改,终于感动上天,飞升为仙,护佑一方,受人敬仰。作为一名现代女性,虽然很难对这份极致的善良和孝道产生共鸣,但也知道,古代的人们也正是用源于真实生活高于真实生活的极致传说传递朴素的价值观,传递对真善美的追求。在我看来,这里不是一间为佛、为神、为仙而修建的人间住所,而是古人们对平凡人作出不平凡事的最佳褒奖。
  受限于地形地势条件,西溪二仙庙选址于背水面山处,与传统选址方式截然相反,创建年代不详,宋崇宁年间加封“真泽宫”,金皇统二年(1142)扩建,后历代皆有修葺。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献亭、前殿、后殿,前殿至后殿之间的东西两侧建梳妆楼。现存的后殿、东梳妆楼为金代遗构,余皆明清所建。
  献亭是清代建筑,一眼望去,满眼繁复华美。奇异的祥花、活泼的瑞兽起伏于四根梁柱之间,加上薛导一一指点,生动描绘,龙、凤、仙鹤、麒麟、小鹿、喜蛛、壁虎等精美木雕仿佛活了,要扑进游人怀中。凤上龙下的隐喻、珠联璧合的故事令人陶醉。
  献亭两侧对称排列着4株桧柏,距今已有1200年,树干粗大,枝叶葱郁,年代久远而生命力旺盛吸引了众多游客。有人试着合抱、有人拍照打卡。树干年久生瘤,瘤形突兀,形状各异。在庙坪置石定点,立定点石上仰望,各瘤酷似12生肖,实属壮观。枝干盘旋而上,就像4条冲出天际的刚猛巨龙,为殿宇增添了几分仙气。
  如果再想要真实感受一下穿越时空,不妨站在前后两殿和东西两座梳妆楼之间,光是侧身站着,向左右两个方向转个头,就会有时空错综感,一面是明代斗拱的繁缛华美,一面是金代斗拱的粗壮古朴大气。方寸之地,一眼千年,三座保存尚完好的金代建筑静静伫立在松风树影间,让人瞬间生发出“帝王将相今何在”“物换星移几度秋”的感慨!究竟什么是不朽的呢?
  我曾去过很多寺庙道观,但这里是唯一我见过的有梳妆楼的庙宇,而且还是这么古老精美的梳妆楼。薛导说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教授看到此楼都赞叹,梳妆楼是研究中国早期楼阁式建筑的模板。如此,建筑之美自不必细说,因保护文物的需要,没有进入梳妆楼内部参观,内心却一点也不遗憾,天地之间的美是看不完的,“留白”也许更有意境。这出现在庄严庙宇里的梳妆楼令我惊喜,它是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化鲜活生动的“注脚”。
  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少年游览西溪时,在二仙庙前殿墙壁上所撰的诗文至今仍清晰可辨:“期岁之间一再来,青山无恙画屏开。”我也希望自己还有机会再来。

孙蕊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1-05期

  • 第2024-11-04期

  • 第2024-11-03期

  • 第2024-11-02期

  • 第2024-11-01期

  • 第2024-10-31期

  • 第2024-10-30期

  • 第2024-10-29期

  • 第2024-10-28期

  • 第2024-10-2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