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评论

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简化救助审核确认程序、持续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和资金投入、健全完善儿童福利保障政策法规……近年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按照“坚持兜底线、注重可持续、提高精准性”的原则,加大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和工作落实力度,着力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持续增加民生投入,全力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切实做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应助尽助,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底线,需要摸准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这就需要落实分层分类要求,全面加强低收入人口认定,深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将更多存在现实困难和潜在风险的人员纳入动态监测,加强风险预警,充分发挥“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作用,确保对困难群众做到早发现、早救助、早帮扶。同时,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在强化兜底保障的同时,完善低收入人口就业救助、产业帮扶等发展性政策措施,创造条件促进低收入人口增收,激发其依靠自身努力脱困解困的内生动力,切实提高民生兜底工作实效。
  民生工作宏伟而朴素、具体而细致,无不关联着群众的“急难愁盼”。要聚焦民生关切,厚植为民情怀,锤炼过硬作风,主动沉到基层一线,把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增强见事于细、见事于早的洞察力,以主动发现为切入口,实现由“被动救助”向“主动救助”、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推动救助帮扶“关口前移”。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出实招、见实效,用制度机制巩固拓展兜底保障成果,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让一张张“民生清单”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账单”。
  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远。我们要发扬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取得更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民生保障网织得更密、扎得更牢。

甬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1-12期

  • 第2024-11-11期

  • 第2024-11-10期

  • 第2024-11-09期

  • 第2024-11-08期

  • 第2024-11-07期

  • 第2024-11-06期

  • 第2024-11-05期

  • 第2024-11-04期

  • 第2024-11-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