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副刊

起飞

  我的老家离镇上有8里路,小时候不通班车,全靠步行。
  一出村口,清亮的小河顺流而下,蜿蜒向前,把一条青石板路冲刷得明净光滑。这条青石板路,就是传说中二仙娘娘驾龙升天时青龙起飞的地方,我们叫它“起龙坡”。
  我小时候从县城回老家,在镇上下了车,一走上通向村里的那条青石板路,就赤着脚,拎着鞋,一步一跳,好像走在光亮的龙脊梁。每次看到传说中二仙娘娘驾龙升天留下的脚印时,都会调皮地伸进脚丫,比比大小。但这条难忘的青石板路留给我的童年记忆,并非全是美好。
  记得我8岁那年的一个星期天,父亲带我回老家看爷爷奶奶。下午往县城返的时候,走在青石板路上,突然下起了雨。清冷的雨水兜头盖脸浇下来,我和父亲立时全身湿透了。脚下的青石板路经过雨水混着泥水的冲刷,泥泞难行。而我们离镇上,还有五六里的路要走。
  父亲停下来,摸一把脸上的雨水,说,咱俩不要再往前走了,就在路边等等,看有没有顺车捎咱一截路。
  那时候,经常有壶关县的大卡车拉货路过我们村。我和父亲站在路边,站在雨里,盼望一辆路过的汽车,能好心捎我们到镇上。不一会儿,果真远远看见一辆车驶过来了,雪亮的车灯穿过雨幕,直直射向前方。
  父亲赶紧跑过去拦住车,说,师傅,雨太大了,能不能麻烦把我们爷俩捎到镇上。谢谢。谢谢了。
  我紧紧跟着父亲,站在他的身边。隔着雨雾朦胧的车窗,卡车司机叼在嘴角的香烟一明一暗。我往车斗看了看,上面什么也没有,这是一辆空车。
  我上前一步,站在父亲身前,抬起头、踮起脚,冲司机喊,叔叔,我们不坐驾驶室,我们坐车斗就行。
  司机看也不看我一眼,对父亲说,下这么大雨,看你带个孩子也不容易,上来吧。从后面上。我和父亲千恩万谢准备上车,就在我俩刚刚转身时,司机一踩油门,疾驰而去。看看越来越远的汽车、看看越来越大的雨,屈辱的泪水和着冰凉的雨水汹涌地淌进我的嘴里,又苦又涩。我紧紧咬住嘴唇,不敢让父亲看见。心里在想,什么时候,我们家,才能有一辆汽车?
  18年后,大哥买了一辆大卡车,从村里往县城运沙,卖沙。
  大哥从小胆大心细。村里买第一辆手扶拖拉机时,大哥就跟着拖拉机手学开车,学维修。第二年,四处借钱买了卡车跑运输。这是我们家第一辆汽车,也是我们村第一辆汽车。
  那年冬天,父亲给爷爷奶奶买了些煤,大哥用车拉回去。我也坐车,和大哥一起回去。
  坐在高高的驾驶室,虽然一路颠簸,却也觉得风光无比。到了村口,卡车进不去,只能把煤卸下来,一筐一筐担到院里。等我们忙完回到村口,发现车斗里全是孩子。他们手上、脸上,一道一道黑乎乎的煤印,正玩得不亦乐乎。
  那几年,大哥运沙、卖沙,每天奔波在青石板路上。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苦不堪言。后来,村村通公路。我们村到镇上也铺了柏油路,通了班车。大哥卖了卡车,买了一辆桑塔纳。
  大哥开着桑塔纳第一次回村时,新铺的柏油路平平展展,直通村里。老屋大门前拐弯处,依然是一截青石铺就的斜坡。历经雨水冲刷,又光又滑。大哥下车看了又看、试了又试,终于,驾车冲上斜坡,把汽车停在了院门前。
  如今,我们兄妹几个也都相继买了汽车。而且,柏油路通到了家家门前,把汽车停在院门前的,不再只有大哥一个人。
  去年春天,侄女和女儿不约而同地都把油车换成了电车。宽阔敞亮的车厢,可坐6人。并且,可以开启智能驾驶,还能语音控制。
  清明,女儿开车和我一起回老家祭祖。路上,女儿开启了智能驾驶,手不需要操控方向盘,脚不需要踩油门、刹车,车带着我们自动前行。这种奇妙的感觉,像在梦中,乘坐一辆有魔法的汽车。
  我舒舒服服坐在副驾,放倒座椅,听着音乐,开始按摩,享受专属于自己的“女王座驾”。
  汽车平稳地奔驰在宽阔平展的柏油路上,路两边一排排新修的楼房红砖绿瓦,整整齐齐。看着眼前一闪而过的景物,我才惊觉,自从女儿生了孩子后,我忙着照看小外孙皮卡丘,已经好几年没有回老家了。
  到了镇上,让女儿把车停在路口,我独自去找那条青石板路——起龙坡。
  一脚踏上起龙坡,一种既熟悉又陌生、既疏离又亲切的感觉,油然而生。起龙坡,看着我沧桑的容颜,是否还能想起我顽童时天真的笑脸?抬头看,天高云淡,春光正好。那棵立在起龙坡上的参天古杨,默默地注视着世事变迁,静静地畅想着美好明天。
  当年村里到镇上修路时,并没有取道起龙坡,而是铺了一条新路。如今,起龙坡有传说、有故事、有历史,正被开发为旅游景点。今天,这条青龙,乘着浩浩荡荡的春风,要真正起飞了。

赵曙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1-19期

  • 第2024-11-18期

  • 第2024-11-17期

  • 第2024-11-16期

  • 第2024-11-15期

  • 第2024-11-14期

  • 第2024-11-13期

  • 第2024-11-12期

  • 第2024-11-11期

  • 第2024-11-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