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灵丘县落水河乡固城村的田间地头,数辆挖掘机和推土机来回穿梭作业。看着原先田埂、沟渠、机耕道不见了,一处处高低不平的小块地也变成了平平整整的大田,村民马进文介绍:“这些田地原先似补丁散落,往返劳作耗时费力。村民们想流转又因地块零碎、效益不佳无人接手,现在村里推行的小田变大田,那可是好处多多。”
固城村位于灵丘县城东部4公里处,全村2000多人,耕地面积4556亩。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由于田地细碎,加上大量村民外出务工,务农人力短缺,全村的农田种植成本居高不下,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这也影响了全村的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为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农田产业化发展,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水河乡今年秋季开展了“小田变大田”建设,固城村成为试点。“这片地有140多亩,我们现在已经平整了100多亩。平整的地里面有30多条田间地头的垄沟,还有废旧沟渠、田间路。这一片平整后,大约能新增5亩耕地。”农田建设项目现场负责人白英豹指着眼前成片的土地告诉记者,将分散零碎的耕地集中到一起,打造田块整齐、规模连片、宜机化作业的大田,以实现土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机械化耕种,提升农作物种植收益,真正让“粮田”变成“良田”,进一步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落水河乡实施的这一项目涉及两大区域,落水河、新庄片区和三山村东片区,合计1万亩地左右。整理之后,在此区域内可增加耕种土地面积1200余亩。建成后,将实现区域内“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土肥沃、结构优、环境美、民安居”的良好生态目标,促进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
彭国强 马明清